【來稿.影評】《初戀無限Jam》 Jam出青春舞曲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看罷《初戀無限 Jam》(Sing Street)之後,只有一句話:「一定要看一次。」
筆者從來不會跟住導演進戲院,但愛爾蘭導演約翰卡尼(John Carney)是屈指可數的例外,至少目前為止仍在「我的最愛」的名單上。
繼《一奏傾情》(Once)和《一切從音樂再開始》(Begin Again)之後,最新力作《初戀無限Jam》被視為他的「愛情三部曲」終極篇。

繼《一奏傾情》和《一切從音樂再開始》之後,最新力作《初戀無限Jam》被視為愛爾蘭導演約翰卡尼的「愛情三部曲」終極篇。(《初戀無限Jam》Facebook)

文:施丹尼

《初戀無限 Jam》的英文名 Sing Street,實為片中青少年組成的樂隊名字。內容並不複雜,講述 1980 年代的都柏林,音樂扭轉了一群在校被忽略的中學生,是一段關於追夢逐愛的成長故事,有甜有苦,可說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變奏版。

用悅耳的音樂貫穿電影,細膩地捕捉人與人之間的真誠,溫情動人的細節,是「愛情三部曲」的共通點。但與上一部作品不同,《初戀無限 Jam》直述簡單,沒多花巧,手法成熟。

故事是一段關於追夢逐愛的成長故事,有甜有苦,可說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變奏版。(《初戀無限Jam》Facebook)

男主角表現特出 素人演活青春的印記

本片其實是導演卡尼的半自傳電影,為了呈現青春期的清新、自然,導演刻意找來電影素人參演,甚至沒有加以培訓便正式開拍,務求捕捉到新鮮人的即興發揮。年僅 17 歲的法迪亞華舒比路(Ferdia Walsh-Peelo)演活了 14 歲的男主角Conor——一個熱愛 rock & roll 的少年,與父母相處不佳,家庭經濟拮据,面對學校欺凌……卻藉着音樂,進入了新世界。

法迪亞 7 歲時已經參加不同歌唱比賽,被導演形容為「擁有基礎的電影新人」,正如《華盛頓郵報》評價《初戀無限 Jam》為「窩心、快樂、教人不禁起舞,無法不愛上這部戲」,影迷看畢電影後,也很難不愛上這「小鮮肉」。法迪亞及後接受訪問時,承認本來試鏡時,看到長長人龍,糊里糊塗等了5小時,已打定輸數,打算回家睡覺,殊不知卻被相中,實屬意料之外。正好反映了那些年是我們人生中變得最急、最快的階段。

回到八十年代 一切再從音樂開始

音樂在約翰卡尼的電影中舉足輕重,本片不僅抒發青春熱懷和發洩怒火,同時是顛覆教條主義和衝擊教育體制的重要武器。除了引用真.八十年代金曲,像 Duran Duran 的〈Rio〉、Motörhead 的〈Stay Clean〉、The Cure 的〈In Between Days〉,幕後班底也製作了一大堆仿八十年代的好歌,百聽百厭。

音樂在電影中舉足輕重,不僅抒發青春熱懷和發洩怒火,同時是顛覆教條主義和衝擊教育體制的重要武器。(《初戀無限Jam》Facebook)

對了,戲中唱〈Go Now〉的正是 Maroon 5 主唱 Adam Levine,他與導演卡尼自從《一切從音樂再開始》結下片緣,愈拍愈投緣。

為了追求女生而學音樂、寫歌,男主角愈玩愈投入,既為女生,也為音樂。末段的禮堂演奏會,唱得令人血脈沸騰,像欣賞演唱會,欲在影院站起來、拍掌、高呼、跳舞……

半自傳電影 戲裏戲內都感激哥哥

《初戀無限 Jam》中男主角的哥哥 Brendan 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叛逆青年對家庭、社會、世俗和人生的不滿與控訴,彷彿遙距對應着香港紀錄片《少年滋味》。哥哥除了教弟弟音樂,也教弟弟觀微於人,做人處世。青春期的你,或會覺得孤立無援,周遭的人不了解自己,有時連自己也不想重新認識自己,不斷在摸索中前行。但慢慢地,你會發覺嘗試了解別人,是認識自己的第一步。

男主角的哥哥 Brendan 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教弟弟音樂,也教弟弟觀微於人,做人處世。(《初戀無限Jam》Facebook)

記得《一切從音樂再開始》的片末嗎?導演用字幕交代把電影獻給已故的哥哥,因為他的哥哥 Jim Carney 是真正的樂手。弟弟本想致敬,奈何電影還未拍完,哥哥便英年早逝。由《一奏傾情》到《一切從音樂再開始》,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內心走得很近,但關係保持若即若離,今次終於 jam 出初戀。畢竟,每個人都有初戀,但不是人人能夠開花結果。

年輕人需要夢,需要對未來的憧憬。今次是約翰卡尼拍下了大團圓作結,想深一層,我們何嘗不需要夢?

(本文為來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