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漫長的藉口】不傷心,就等於快樂嗎?

撰文:方俊傑
出版:更新:
如果你喜歡是枝裕和,大概也會喜歡他的徒弟西川美和的這一齣作品。
方俊傑
官網擷圖

《漫長的藉口》是一齣探討何謂傷心的電影。

一開場,本木雅弘飾演的知名作家,聽到自己在電視節目的可笑舉動,自卑又多疑,明明沒有理由也要無理取鬧一下正為自己理髮的太太,指罵她在外面對人說出自己的本名,是存心挑釁。太太曾對自己有恩,變成了關係中的包袱。作家是一個非常注重周遭怎樣看待自己的人。注重到一個地步,是太太遇意外喪生了,哭也哭不出,對外得體地表現難過,內心只為事件構成自己的種種不便而煩惱。暗中其實更關心網民對自己的表現如何評價。注重到一個地步,是正跟外遇性交,外遇一句:「你根本不是和我做愛,你根本從來沒有做過愛。」他便立即停止動作。

本木雅弘飾演的知名作家,對於太太意外喪生,只是表面傷心,卻從沒為此而哭。(電影劇照)

他不是不傷心,但他的傷心,只是傷心為何自己會對太太的離世,一點也不傷心。對外遇的離開,也不傷心。天大地大,好像只得自己一個人在存在,才令他傷心。然後,他遇見在同一意外中喪偶的貨櫃車司機,義務替他看顧子女。可能是為了發掘新書的題材;可能是為了理解跟自己面對相似經歷的,為何可以哭得不能自控;也可能是為了贖罪。更大的理由,我覺得是為了尋找存在感。我最記得一句對白,作家跟司機說:「我真羨慕你。你有一個可以去愛的對象。」如果你喜歡是枝裕和,大概也會喜歡他的徒弟西川美和的這一齣作品。

面對生離死別,大概總需要時間來重新適應。一般人會希望將這段時間縮短,用盡全力令自己重踏正軌。有種人,卻是害怕忘記,害怕會真的適應到,害怕會當作沒事發生過。於是,只好逃避。因為,讓堅信自己必定傷心欲絕的全世界,知道另一種真相,實在有損形象。電影很殘酷,借作家及司機之子,道出一個事實,所謂的傷心,不會是為了他人的遭遇或感受而產生的,說到底,傷心統統是建基於個人的體會。例如,到你發現你一直以為愛你的人,已經不再愛你,你便會傷心。例如,如果有得選擇,你會選擇對自己影響得較淺的一個去消失。跟愛恨無關,說到底,人類都是自私。如果,你接受到以上的說法,基本上,你像修成了金鐘罩,似男主角,在結局,終於肯去理順一頭亂髮,面對什麼天災人禍慘人慘事,也可以冷靜抽離,不痛不癢。問題是,作為一個人,你真的願意活得自我中心到如此極致?不懂傷心,不代表懂得快樂。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