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可容故宮 政府何不依正道

撰文:鍾劍華
出版:更新:

一向都十分喜歡逛博物館,所以也十分希望香港可以多建幾個具質素的博物館。生活在香港,都希望這個城市可以提供多元的生活選擇。
與其他經濟發展水平相若的地方比較,香港在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之中,文化水平也確實還有很多可以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林鄭月娥去年宣布在西九文化區建香港故宮博物館,但未經諮詢,引起巨大爭議。(資料圖片)

幾年前,在美國馬利蘭州的親戚家裏住了一個多星期。每天大清早起床後,便乘坐由馬利蘭往首府華盛頓的火車,車程大約用上一個小時,然後便在華盛頓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溜達,直到晚上才帶着愉快的心情又坐一個小時的火車回到親戚家。天天如是,不亦樂乎!只遺憾不能多留幾天。由國會山莊開始,直到另一端林肯紀念堂那一段林蔭大道兩旁,沒有大型商場,卻滿佈了幾十個大小不一、主題各樣的博物館,可說是目不暇給。

國內博物館比不上美國 甚至比香港更差

有好些博物館展出的,其實都不一定是什麼重要的文物,但仍然令人興趣盎然。美國立國的歷史只有短短二百多年,就算加上殖民地時代,也是一個只得好幾百年歷史的年輕文明,跟有幾千年文明的大中華比較,可說只算是個小孩子。但美國人及美國社會卻十分重視這一段短短的歷史,對歷史文物及重要的歷史場境更是十分愛護,透過〈國家公園管理局〉及其他機構管理的博物館粗略計算已經超過6,000家,平均每5萬人口便會有一所博物館。而且都是非牟利的,大部份博物館都不會徵收入場費。

相對於香港,康文署豁下現時共有18所博物館,平均接近40萬人才有一所。在中國大陸,根據〈國家文物局〉發佈的全國博物館名錄顯示,現時全國博物館約4,000家,大概每35萬人才有一所博物館。而且,四分之一博物館都是民辦,大部份博物館都需要收費。由此看來,跟美國比較,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就算不完全公允,也很難辯駁。中國大陸呢?雖說有幾千年歷史和文明,但如果單以博物館的數量作指標,「文化沙漠化」的情況只是比香港好了一點點。而且,若果把國內有一些博物館根本就是浪得虛名,而且還是良莠不齊、巧立名目,整體情況可能就比香港更差了。

數量也不是最重要的指標,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運用這些博物館。不是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如果把大中華文化沙文主義暫且拋開,不得不承認美國歷史雖然短,卻更重視歷史、更重視歷史教育、也更重視以博物館來承傳其歷史文明及文化。

在美國逛博物館,有幾方面的印象特別深刻。首先是博物館內很多導覽員其實都是志願者,也有不少都是退休人仕。他們都以自己國家的歷及文化感到自豪。他們在博物館內協助販賣的不是什麼幾千年的文化或文明,而是由創建那個國家到今天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過程中,其物質及精神文化、以至於公共及政治生活上的種種發展及具有標誌性的歷史座標及文物標記。

另一個特別深刻的印象,是在美國的博物館,很多「展品」都可以近距離看到。當然也會有一些保護的措施,但基本上採取的是一個信任制度。有很多展品也許也隔著保護罩及玻璃,但大部份情況下遊人都不需要帶着望遠鏡或距離10公尺以外眺望那些歷史文物展品。在歐洲也好,在美國也好,博物館內很少見到一隊一隊的保安人員,因為他們的導賞員、志願者,甚至大部份遊人,都會自動成為文物的保護者。

第三個深刻的印象,是他們除了把展品擺放出來之外,還很靈活地運用這些展品來達到傳掦文化訊息之目的。很多展品會被導覽人員拿在手上作說明,觀眾也可以近距離觀看。他們的展出方式也很靈活,不單是呆呆板板地把展品放在櫃檯櫥窗之內。導賞員會透過很多表演及角色扮演的方式來介紹展覽內容;甚至有不少是與觀眾互動的遊戲環節,讓遊人感受展品的含意及歷史。整個過程令展覽顯得活潑生動而且很有親和力。很明顯,這樣的展示方式,在香港及國內的博物館雖然也有,但還是比較少用得上的。

美國博物館基本上採信任制度,訪客與展品的距離較接近。圖為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 Breuer展館。(Getty Images)

人文質素參差 導致展覽離地欠互動

當然也去過國內的一些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也去了好幾次,第一次去時還只是個是學生。有人說故宮博物院剩下來的展品都只是第二流,因為一級的文物已經給國民黨帶了去台灣。這點我可不能同意。當然,台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確是收藏了不少很精美的文物,但故宮這麼大、中國歷史這麼長遠、中國大地的面積也這樣遼闊,包括故宮在內的很多土地及場境,本身便是難以替代、本身就是可以善加運用的文物,就如故宮本身也是一個很有觀賞價值的文物一樣。

不過,在國內參觀博物館最令人失望的就是那種很離地離身的感覺。與在美國參觀博物館時的情況剛剛相反,你永遠不能走得太近那些文物,不是讓玻璃門或其他保護媒介阻隔,便是遠遠的要把遊人隔開。而且,對很多個別展品的歷史介紹也不算詳盡。在美國那種開放式的、與參觀者互動的展覽方式就更是少之又少了,讓人感覺總是冷冷而疏離的。

其實這一點也不難理解。中國人太多,管理上困難很大。而且不得不承認中國人的人文質素差異實在太大。若以太開放的方式展視文物,可能會把那些文物置於較高的風險中,被盜竊或被一些無知的行為破壞可能性都不能低估。有時甚至會懷疑,很多珍貴的文物可能根本就不會公開展示。去到英國的大英博物館,開始時難免有點心心不忿,英國人竟然還有臉把從古埃及、西藏、故宮偷來的搶來的文物這樣公開地展示。但同時也不能不慨嘆,懷疑來自中國那些文物如果不是被取走,可能大部份都已經煙沒在文革的狂颷中了。而且也不得不讚嘆,他們能夠從細微處看到文物的歷史價值。因此,雖然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不起眼的瓷碟,透過精準簡潔易明的文字,歷史便從那一片不起眼的瓷器中展現出來。相對而言,在大陸很多博物館內,處理文物的方式有時未免太過「差不多先生」。

國內博物館予人冷冰冰的疏離感。圖為北京故宫博物院。(Getty Images)

親民及互動的文物展示方式在香港及國內確實比較少見,也明白這確實是有風險的。還記11年前去到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那個國家博物館參觀時,親眼目睹的一件事。那是歐洲一個很重要的博物館。歷史上,瑞典以前跟帝俄的關係很密切。今天國家博物館內有一個展館便專門展示帝俄時代的文物及宮廷用品。很記得那一次,竟然有兩個明顯是來自中國的高大男性遊客,躺上了沙皇的龍床上拍照。

那個時候,中國遊客當然沒有今天這麼多。當時,那個博物館很多珍貴的展品都沒有用玻璃屏風擋住,有一些只以很簡單的繩馬隔開,有一些就索性公開展覽,只在上面加上個簡單的標示,例如說明有些展品不能用閃燈拍照,絕大部份遊人都明白展品不能觸摸,所有遊客都顯得很自律,這也是一種信任制度,他們長年都是這樣,長期都沒有什麼問題。可以很近距離的在沙皇的龍床邊看看已經是一件賞心樂事了,偏偏有人就是不滿足。

那兩個中國男子竟然躬身穿過那條把遊人與龍床分隔開只約半米的繩索,踢着鞋躺上龍床上輪番拍照。館內本來就沒有多少個警衛,只有為數不多的導覽員。其中一個從40米外看見這個情況,即時衝上來。我永遠記得那個人的表情,他衝過來之後,看來十分憤怒,但卻激動得連一個字也吐不出來。他指着那兩個中國男子,說不出一句話,只見到他那顫震著的雙唇及怒得發紅的臉容。那兩個中國男子顯然並非不知道不能這樣做,但他們就是要躺上沙皇的龍床上拍個照,好記錄他們曾經到此一遊。他們看見那個導賞員的反應,只嬉皮笑臉地走開,旁邊與他們一起的人也若無其事。這件事,今天仍然歷歷在目。我那時只懷疑那個導賞員會不會因此而氣得昏倒地上,也確實擔心他會把我看作是跟那兩個男人同一伙的。

3年前,舊地重遊再去到斯德哥爾摩那一個國家博物館。只見門庭依舊,進去之後才發覺,當然中國遊客是多了很多了。另一個很顯著的分別,則是大部份展品都用雙重的繩索、鐵馬或矮屏風分隔開了,展品跟遊人的距離擴大了。我不能肯定這種改變是不是跟中國遊客多了有關,我這樣的猜想肯定會有人痛駡我有偏見。但客觀的事實確是這樣,安排確是不同了,很多重要的展品再不能近看了。我難免會想起11年前那兩個中國男人及那個怒極無言的導賞員。

本是美事 為何偏要偷偷摸摸?

這些點滴記憶,都讓我盼望香港可以有更多更現代化的博物館。〈西九綜合文化發展區〉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字眼:〈綜合〉。香港本來就是一個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地方,香港今天也確實是中國主權下的一個特區,香港也確實曾經是一個由英國人管治了超過150年的殖民地。這些都是我們抹不去的歷史,都是構成香港獨特性的綜合元素。既然如此,香港如果有一個「綜合」的文化發展區,能夠把東西方的文物、文化及歷史向世人展示,這不正是可以發揮香港的歷史獨特性和優勢嗎?

既然如此,香港這個西九文化區如果有一個展示東方文明及中華文化元素的永久展館又有何不可?就算有人會反對,相信也不會是多數,更不可能會是主流意見。如果說要把西九搞成一個故宮博物館式的主題公園,我才覺得需要反對。如果是一個兼收並蓄,包含東西方不同文化元素的綜合文化發展區域,便沒有理由要排斥這裡面有一故宮博物院的分館了。真不明白為什麼特區政府連這個信心都沒有?

為什麼這樣一件好事,竟然要變成這麼偷偷摸摸,要把保密功夫做得滴水不進,這樣做有什麼值得沾沾自喜的?又有什麼理由需要違反一貫的諮詢程序、要繞過立法會、還要到拍板簽約那一刻才向香港市民公布?這不是顯得很荒謬、很不合理嗎?

如果香港能夠有一個故宮博物院的香港分館,深信香港人可以更容易、更近距離地接觸到中華大地的歷史文物。香港的人文質素及機構管治能力,也可能足以為故宮的文物提供一個更理想的展示場地。因此,如果香港有一個故宮博物院的分館,也更有可能比國內有機會引用上面談到的那一些較為開放及互動的方式來展示這些文物,賦予這些文物更大的生命力,這不也正是香港的優勢嗎?這不正是歷史文物應有的展示方式嗎?

文化發展應該是多元互補、互相促進的。除了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之外,也盼望香港的政治文明、行政文明、管治文明都可以同步得以提升。偏偏這一次政府便向全世界展視了如何以倒退的政治方式去發展這個文化發展區。

只能希望香港政府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不要再以敗壞政治文化、敗壞管治文化、敗壞香港機構管治制度的方式來發展香港這個文化發展區了。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