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林徽因、沈佳宜和李心蕊

撰文:張景宜
出版:更新:

「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林徽因曾經這樣跟她的子女說。
「你想知道答案嗎?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沈佳宜在放天燈時這樣說,柯景騰卻害怕失去,回說讓他繼續喜歡她就夠。
「如果我們可以一起長大就好了。」關閔綠準備了那場煙火,李心蕊卻冷靜地這樣回答。

這三段關係,旁人看來是浪漫、淒美和永恆,也是津津入味的愛情小品。但是放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三個男人都很自私。(網絡圖片)

這三段關係,旁人看來是浪漫、淒美和永恆,也是津津入味的愛情小品。但是放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三個男人都很自私,只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得不到女神,其實是命中注定,因為他們只是希望對方永遠是那種形態和不希望對方長大。

徐志摩的自私,反映在林徽因的分手信中。「我回國了,倫敦使我痛苦。我理解您對真正愛情幸福的追求,這原也無可厚非;我但懇求您理解我對幼儀悲苦的理解。」前文談到徐志摩甘於當林徽因的兵,確是這個靈魂伴侶令他的創意源源不絕,但為了林徽因對第一任妻子的虧欠,為了所謂陸小曼對朋友王賡不義,不少人對這些卻是選擇性失憶。反之,梁思成給予林徽因溫暖、愛和希望,他帶給林徽因人間的四月天。兩人留美讀建築和美術,回國保留了京城古建築,到參與設計國徽等。如果她選擇了徐志摩,可能一生人就活在他的幻想空間裡,大概不能摒發出的光芒和成就,而是永遠活在被世人謾罵的壓力中鬱鬱不歡。

沈佳宜與柯景騰,沒有在對的時間表白,結果未能結成愛侶。(《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劇照)

同樣,柯景騰也是過分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不斷去證明,炫耀,到最後也許親吻了沈佳宜的丈夫,在同學朋友面前最後一次證明自己有多愛她。但是,假如他能夠放去自負,控制一下脾氣,多打幾通電話去關心沈佳宜,也許,就真的能夠走下去。確實,遇上地震時,那通電話接通了是感動的,但是現實世界,他應該馬上騎摩托車上台北,沈佳宜最需要的就是安慰和愛,而他卻選擇繼續活在懷緬、可惜的夢境之中。

他的自私,害怕失去,不讓沈佳宜說出答案,其實也是不少男生犯的毛病,缺少了對女生的基本尊重。沒有一段關係一定能走一生一世,但是如果以此作為開展關係的條件,看成對錯,勝利和失敗,卻是一種很爛的藉口。喜歡和愛的分別在於,讓世人知道喜歡這個人,顯得自己有多厲害,擁有一段關係,完全私有化了一個女生。愛,卻往往是無私的付出、關心,是會很著緊她的快樂、希望為她分憂解難、希望陪伴著經歷人生。

六弄咖啡室的遠距離戀愛和生死遺撼令人婉惜。(網絡圖片)

回頭重看六弄咖啡室,關閔綠選擇自殺,讓好友開一間咖啡館給女神,讀書時一直努力地賺錢買車票上台北。女方不是沒有責任,但環境、時間和歲月催人成長,與其執意保留高中的那份純真,在現實場景中,應該是想想進修,爭取盡快轉校到台大讀書,拉近距離,而不是無止境地兼職,買火車票北上探女神,滿足自己的幻想。

友人說得對,一些男生過份追求浪漫化的情景,長期活在自我幻想的世界,虛空的愛情觀導致不停的輪迴,因為他們只是愛上心目中構思的女神,而不是眼前需要用心愛惜的女人。

從男生的角度看,林徽因、沈佳宜和李心蕊是純真有想法的女神,其實她們只是活出自己和忠於自己的選擇和感覺。如果在人生的路上遇到她們,不但不應該做兵,收起性情浮躁的一面,而是多花時間裝備自己,努力上進,在自身的領域創造一番成就,散發應有的自信,平起平坐的爭取合適的環境和場合,用心去交流,關懷和尊重她們的選擇。

不要急著說你有多喜歡她,想想,你又有哪些地方值得女神去愛。這樣,五十年後,才有機會細味,跟她這些年,在百老匯電影中心咖啡館,一起喝拿鐵的日子。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