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攝影.博評相集】亞洲劍擊錦標賽:百份之一秒下的動人故事

撰文:程詩詠
出版:更新:

運動攝影之中,劍擊是其中一個最具挑戰性的項目。運動員動作變化不大、對手間的移動幅度小、場地空間有限,都限制了相片的可塑性。而更難處理的是,運動員的喜怒哀樂都深藏在面罩之下,攝影師得心無雜念凝神貫注,才可抓緊那百份之一秒,用影像訴說他們的故事。

在剛過去的亞洲劍擊錦標賽上,喜見很多年輕攝影師在場內奔走,我最常被問到的,是如何影到一張好的action shot,這或許是每個運動攝影師必經的階段——決心要凝住運動員的一舉一動,舉機按快門幾下,又急忙按play檢查相片,來來回回的,好不忙碌。

但賽場上更寶貴的一刻,不能單靠視力,要有預見能力,才可牢牢捉住。

何謂更寶貴?套用薯片叔叔的話,劍擊除了劍法外,還關乎個人意志、冷靜頭腦、情緒管理等等,稍一鬆懈又或焦躁心急,則可能自亂章法,暴露破綻,招致敗陣。

教練的左手輕按江旻憓的左肩,就好像對她說「盡力就好」,那只存在於百分之一秒的故事。(圖片由作者提供)

攝影師的「行程」

每次拍攝劍擊賽事,我都會先計劃「行程」。比劍一場十五分,我通常只會用首五分影action shot,餘了的十分,我會視乎賽事的情況,預計將要發生的事情,才決定要拍攝的主體及取景角度。

像香港隊江旻憓殺入女子重劍個人賽決賽,最終以一劍之差落敗得銀牌,我一直站在賽道的一端,等待著教練來安撫她。教練的左手輕按江旻憓的左肩,就好像對她說「盡力就好」,那只存在於百分之一秒的故事,沒可能靠「撞彩」而來。

用心感受運動員的關係

又例如拍攝團體賽,每人輪流上台比劍五分,隊友間的交流很有限。男子花劍團體賽,香港隊由落後到反勝,到了關鍵的一刻,我其實早已放棄台上崔浩然與對手的對決,而是聚焦於台下一眾隊員的表情和動作。致勝的一劍,台下的張小倫和張家朗等都振臂歡呼,團隊精神還用多說嗎?

拍完這張照片後,我沒隨即看playback,反而立即用鏡頭緊隨家朗,捕捉他衝上台與隊友崔浩然擁抱的一刻。這對「花劍雙星」認識很久了,一個眼神,配上一個高光spotlight,一切盡在不言中。常說運動攝影師要「熟書」,用心感受運動員之間的關係,就是如此。

家朗衝上台與隊友崔浩然擁抱的一刻。這對「花劍雙星」認識很久了,一個眼神,配上一個高光spotlight,一切盡在不言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如果你一直有留意香港男子重劍團體賽的往績,你便明白今屆賽事對他們的意義。對上一次港隊男重戰勝哈薩克已是2013年的事了。這是香港男隊方凱申、吳浩天、何施浩、黎家俊組軍兩年來,首次擊敗哈薩克,眾人的緊張程度,仿如在打冠軍賽一樣。後台上人人手拖手祈禱,賽後全都衝上台又喊又叫。你要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才會明白他們為何如此激動,繼而能掌握時機,把感人的場面記錄下來。

所以說,要拍一個靚action shot不難,要能表達賽場上的人情味故事才難。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