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動漫節】出版業寒冬重臨下的薔薇花:Boy's Love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BL,也就是「Boy's Love」,指的描寫男性間的愛戀情節,它可以是漫畫、可以是小說、可以是電子遊戲、更可以是真人戲劇等等,又或著它並不專指作品本身,而是當某兩個男性角色之間的互動劇情間的火花,足以讓受眾產生遐想時,就可以用「BL」稱呼。
不過,BL本身卻並不與現實中的男同性戀有必然性的相關,或許可以稱作比較浪漫化的、創作者理想中的一種男性愛戀關係,就好像任何虛構作品中對愛情的描寫一樣,必然是不現實的,只是不現實程度的輕重多寡。

今次台灣動漫展裡頭的主流出版社以BL為號召。圖為2018年漫博會場。(袁愷勛攝)

近年來,在亞洲各國的動漫、影劇市場中,BL作品的能見度越來越高,例如甫於8月5日結束的台北漫畫博覽會,就邀請日本BL漫畫人氣作者紀伊奇卡那(紀伊カンナ)、文善亞由西(文善やよひ)、朱鷺紫羽等人,到台參加簽名會、見面會等活動,而主辦出版社也分別是東立、尖端、長鴻等知名的主流漫畫出版社,再加上台灣此前通過的同性婚姻專法,令人以為日本漫畫商對於台灣BL市場的重視。

事實上,台灣出版商威向文化總經理林堰淳向《香港01》表示,他認為喜歡BL作品的受眾其實沒有多少增加,一直就都是那麼多,只是在目前整體出版景氣衰退下,BL受眾的實際消費意願更強,因此顯得一枝獨秀。換句話說,今次日本主流出版社之所以這麼重視台灣動漫展,這是純粹商業的考慮,和社會風氣無關。

與此同時,無論BL作品的受眾如何踴躍「掏錢」、如何「塞爆」活動會場,BL作品仍然被認為是「非主流」的,即使是用BL當作出版主力的出版社本身也是這樣定義的。

每到動漫節,吸引了不少動漫迷盛裝出席。(袁愷勛攝)

其中一個因素是,許多BL作品充斥大量性愛描寫,甚至以激烈的性愛描寫作為宣傳語,例如在台灣就會用「很黃很暴力」、「H(變態)度高謹慎閲讀」等等;至於在香港,則用「甜、肉」的字眼,來暗指性愛情節,另外還利用「虐」字來指涉悲劇的戲碼,像是相愛而不能在一起等。

也因此,BL類型的出版品不僅在市場非主流,且長年來「見不得光」。比方中國內地,就曾於2018年以「非法出版販賣淫穢書籍」判處BL作家「天一」等人10年以上徒刑,震驚兩岸「耽美(BL的另一代稱)」圈子。

相比起來,港台對於限制級刊物的做法寬容許多,一般來說只要在封面上弄一個「二、三類」、「限(制)」字、並在擺放櫃位加註警語等作法,就不太容易觸法。

+17

兩岸BL互補互足

接著,再來簡單淺談兩岸BL的市場特色。台灣BL的創作市場,一直用自由多元為號召,但光區區依靠「島內」市場,難以維繫;另外一邊的中國大陸,市場就是人多,但創作礙於法律規範,可謂有志難伸。

也因此,兩岸的BL現在趨向於互利互補。比方,此次台灣受訪者的公司「威向文化」,他們自己有創建網絡平台,且已有不少的中國大陸作者投稿,而台灣作者的讀者中也有不少來自中國大陸。

圖為BL 史觀時間線。(摘自《BL 進化論・男子愛可以改變世界》)

不過,若站在台灣立場來說,如何將這塊大餅更容易的吃下,林堰淳認為,中國大陸的網絡小說、漫畫的優勢比起台灣、甚至比起全球都更為卓越的金流設計,讓網絡上的創作者能夠輕鬆地從「打賞」、「讚好」中獲取收益;而台灣目前仍然大多利用信用卡(香港也是),這對於消費者在網絡上為作者進行「現實支持」是不方便的。

此外,除了兩岸三地,泰國、菲律賓等國也堪稱「BL新興國」,特別是泰國近年也推出許多真人BL戲劇(也稱為「腐劇」),引起不少關注。這也意味著,開始改變了兩岸三地在傳統上多從日本輸入BL文化,或是自己創作的景況。那麼,這股BL風潮是否能在亞洲繼續茁壯創造不亞於主流文化可觀收益,確實是令人值得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