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頭髮繡出清代名畫《姑蘇繁華圖》 耗時3年 乍看如真跡

撰文:東方手藝人
出版:更新:

這幅《姑蘇繁華圖》,長12.41米,寬36厘米,圖中有一萬兩千餘人,近四百個舟筏,五十餘座橋樑以及市招五百六十多幅,亭台樓榭,水語人家。姑蘇城商賈輻輳,百貨駢闐的繁華之景在圖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曾在博物館看過這幅清朝畫家徐揚所作的真跡,不知道今天這幅圖你能察覺出來和原作有什麼區別嗎?

只用頭髮一種材料神還原《姑蘇繁華圖》 點圖看看周瑩華的「髮繡」作品:

+6

2011年,這項稱作是「髮繡」的傳統手藝被列為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而如今髮繡最重要的傳承人,就是這位蘇州繡娘周瑩華。髮繡,顧名思義,就是以頭髮絲作為原料代替絲線的一種刺繡,不腐不蛀不褪色,典雅且精妙,是一門古老而珍貴的民間工藝,也是蘇繡中近乎滅蹟的繡種之一。

中國古代把頭髮看得特別重要,一直尊崇著「肌膚毛髮,受之父母,不敢損傷」的禮教。唐宋時期,佛教在中國的影響發展到新的高度,信女們也開始用自己的頭髮為材,在絹布上繡出佛像、佛經,以表示自己的虔誠恭敬之心。這便是中國髮繡的最早起源。

然而,工藝考究,製作耗時的髮繡,並沒能在動盪飢寒的年代下被完好地流傳下來。2005年,在蘇州工藝美術行業普查中,整個蘇州就只有周瑩華一個人在做著這件事!周瑩華從2000年開始研究髮繡,在髮繡被列進非遺保護項目後,她說「覺得自己很幸運,正好這個時代大家都很注重傳統工藝,特別是手工工藝,對非遺的保護力度也越來越大」。這些年來,這份「幸運」已經慢慢變為了「責任」。

【相關圖輯】女體與蔬果結合的夢幻美感 90後美女攝影師靠另類自拍闖出一片天(點擊放大瀏覽):

+18

授課講學、出國交流、在國內外辦巡展……不為了彰顯「中國第一髮繡傳承人」的榮光,周瑩華只是希望在國際上,髮繡可以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在國內,髮繡可以被更多年輕人看到、了解並學習和繼承下去。

20年的技藝打磨,周瑩華被問到的最多的問題中,一定有一個是:「這麼多年了,你一定做出來了好多幅繡品了吧?」但是實際上,不要說剛開始學藝的時候,就算成為髮繡大師之後,周瑩華在一幅繡品上花的時間,也少則幾個月,多則數年。開篇那一幅《姑蘇繁華圖》,就是周瑩華連同10位繡娘,耗時3年的時間,才終得完工。

有過刺繡經歷,或者哪怕穿過針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特別費眼睛的手上功夫。二十年的日夜精進,周瑩華在工藝上的確已經爐火純青,而眼睛卻被耗成了近視散光加老花。刺繡的時候,她說她一會是近視眼,一會是遠視眼。

周瑩華(uart21.com)

一幅精美的髮繡,首先在頭髮的選擇上就有著不少要求。老年人的頭髮不能用,太脆容易斷,男子的頭髮不能用,太粗不好塑形。最理想的是年輕女子的頭髮,色澤純正,細柔韌亮,不過還得用女子純天然的頭髮才行,燙過、染過的都不行。古人的髮繡基本上也都是取以少女之發,但受到技術和觀念的障礙,那時候的繡品顏色單一,彩色髮繡少之又少。

為了滿足現代人對色彩美感的追求,周瑩華還專門去學習了浸染,從植物中萃取出純天然的顏色來給黑色頭髮染上彩色。一根一根色彩鮮豔的頭髮絲,將遠山層層疊疊的黛青、女子鮮豔斑斕的羅裙、牧童樸素天然的蓑衣分毫不差地勾勒出來了。

周瑩華的髮繡主要表現古代工筆劃,這一類繪畫對於藝術審美、文學欣賞有著很高的要求。她就利用出差坐車時間,聽完了蔣勳的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講座錄音,還堅持經常鉤線描稿、寫毛筆字等。看上去是照著前人的畫復刻出來就好,可是遠山近水,觀音金佛能看得到,這些山水物象背後的文化底蘊卻輕易模仿不來。

很多傳統工藝在新時代下逐漸消逝的原因,通常都和工藝本身的實用性不能夠與時俱進或者接地氣有關。於是,周瑩華在研製髮繡藝術品之外,還推出了一系列的髮繡日用品。現代人每天不離手的卡包、筆記本套、電腦包、餐巾紙套、靠墊、餐墊、杯墊、錢包、名片夾等,她都能融合進精美的髮繡,讓更多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就感受到這項古老工藝的新生機。有和藝君一樣,想把自己的頭髮用這樣特別的方式留下來的嗎?

【相關圖輯】80後紮根廣州小洲村13年 憑「畫鴨仔」成全國矚目畫壇新星(點擊放大瀏覽):

更多曾沂聶的作品及介紹:

+9

【本文獲「東方手藝人」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shouyiren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