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統一店招」政令屢惹議 北京新規出台告別「千店一面」?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會同市商務局近日制定《北京市商業街區店鋪招牌設置規範(試行)》,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同一街區的店鋪招牌不宜採取統一樣式、統一色彩、統一字體等同質化方式設置。內地商舖的「招牌問題」再度引起社會關注。
作為商業文化的載體,招牌之於一家門店形象的意義不言而喻,不少百年老店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其令顧客刻骨銘心的招牌絕對功不可沒。
不過,近年來,內地多地出現了政府強令店鋪「統一店招」的情況,千篇一律、黯淡無光的招牌取代了百花齊放的氣色,被統一後的招牌字體不但新意欠奉,配色更不是黑底白字的「靈堂風」,便是番茄炒蛋般的紅配黃,即使內地官媒亦曾因看不過眼而發文批評。因此,有內媒認為北京當局今次反映了社會心聲,也頗具示範意義。

按照正在徵求意見的《北京市商業街區店鋪招牌設置規範(試行)》店鋪招牌將由設置人自主設計,除了要體現企業文化內涵,還要有「特色」。

對此內媒評論認為,北京對店鋪招牌設置做出新的示範,將更好激發市場活力,營造更優商業環境,幫助推動商業發展。而作為對照,「那些『千店一面』式改造也該及時收手了」。

其實近年來,內地出現不少因「統一店招」而引起的爭議,「經典」例子包括早前有網民在上海常德路拍攝到被當地人戲稱為「上海最好的街面招牌設計」的照片,顯示大統一的黑底白字招牌配以周邊的黃花,不禁讓人聯想到「店家節哀順變」的畫風,被人揶揄「實在太像靈堂了」。結果不到2天,常德路一夜之間所有招牌被相關部門遮上,連黃花也被拿掉,上海靜安區總工會為此更回應指對店招設計考慮不周全,已責令整改。

而北京亦曾發生過類似情況。2017年9月,北京出台《北京市牌匾標識設置管理規範(修訂版)》,要求拆除所有不符合規定的廣告招牌,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駐京部隊、駐京機構、國有企業要「帶頭自拆」。結果,幾個月內,過一萬塊招牌,如知名企業百度、「老字號」護國寺小吃店、松鶴樓餐館,甚至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光顧過其連鎖分店的慶豐包子鋪,都不能倖免。有食肆的招牌被拆後,一度只能掛上寫有店名的布條以作辨認。

90年代初的廈門中山路。(網上圖片)

「統一店招」容易讓人聯想到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遺留物,其實中國門店招牌的復興從在改革開放後重新登場起,便因市場經濟自我推銷的動力和城市管理要求之間的矛盾而不時成為整治對象。90年代,國家語委曾下發文件要求各地政府整治招牌上的「不規範用字」,如二簡字、繁體字、異體字等,否則每字罰款數百元,至此全國範圍內統一的招牌整治開始出現。

但彼時的店招某程度上依然能以依然千姿百態出現,而真正將「統一店招」推廣至全國的,還當屬上海、北京的高規格對外接待活動。

2004年起,獲得了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的上海便開展「迎世博,創優美環境」活動,每年推進一個街道的市容整治,其中規範招牌,統一其格調和尺寸成為重要整治內容。同時,迎來舉辦奧運的北京亦自2003年起,全面鋪開市容整治活動。

+2

上述市容整治工作由於其最高的行政級別和全國矚目的示範效應,很快便被各地效仿,令統一招牌做法短短幾年內迅速遍布大街小巷。另自2005年中國開始評選「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創建文明城市」成為了統一街道招牌最常見的理由,遂加劇了相關現象。其實,「全國文明城市」的評審只提到廣告牌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並沒要求統一店招,但有了北京和上海的示範作用,此做法很快成了不成文的通例。

日本招牌的標準亦十分嚴格,如麥當勞招牌的紅色也要按要求調暗至標準的紅色。(網上圖片)

事實上,在日本其實也有街麵店鋪招牌須整齊的要求,標準甚至十分嚴格。內地《鳳凰周刊》就曾經刊文介紹指,在日本,細緻至招牌的尺寸、位置和色彩也要留意,例如麥當勞招牌的紅色也要按要求調暗至標準的紅色。然而,相比中國簡單粗暴的黑體楷體,東京街頭很難會出現兩塊字體相同的招牌,因店主一般會找人專門做設計,故即使諸多限制,但店主也有足夠的自由可在標準範圍內設計自身招牌。

對此,官媒曾發表評論文章,批評整齊劃一的改造,違背了商業發展的規律,可謂歷史的倒退,不僅影響美感,還影響店舖的發展與傳承。文章又以台灣、日本等地作例子,指這些地區在翻新門面裝點門面的過程中充分尊重招牌的個性化設置,使其改造後人氣更旺,遊客的體驗也更好。因此,管理不是要消除個性,倘不分青紅皂白地整齊劃一,統一服飾,無疑陷入形式主義,最終將違背初衷。

廣東《南方日報》亦曾發表評論指出,強制性的審美方式亦是一種形式主義,而統一管理的背後,是對創新的一禁了之,無疑可稱之為「懶政庸政」;強調店招要規範,但不應強制統一,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店制宜,一項好的公共政策必然是兼顧各方利益、凝聚更多共識,城市的記憶唯有如此才能留住,文化的根脈才能延續。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