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毀大富翁之二(談孩子走出情緒困局)

撰文:葉杏麗
出版:更新:

原先贏面甚高的執執,在地皮拍賣中買不到賤地,不忿之餘竟說自己辛苦佈置的「全部屋都不要了」。
這時的他聽不進任何開導,他需要的是安撫,不是鎮壓。
執執的腦中,就是一次輸就等如永遠輸,我要針對這個盲點下藥。

(Getty Images)

孩子自毀,是近日城中關注的話題。這裏說的自毀,只是一局大富翁棋的自毀,但我相信背後涉及的情緒教育,道理是一樣的。【自毀大富翁之一(談孩子情緒如何崩潰)】

原先贏面甚高的執執,在地皮拍賣中買不到賤地,不忿之餘竟說自己辛苦佈置的「全部屋都不要了」。那一刻,我最關注的不是他的爆喊,而是他迅速把失望和憤怒變成自暴自棄。

但我知道,這時的他聽不進任何開導,他需要的是安撫,不是鎮壓。

「我明白你很難受,你很嬲,這是正常的。來,讓媽媽抱你,我嬡返你。」

雖然六歲了,我把他當作是一歲嬰那樣包圍式橫抱,用身體語言讓他知道媽媽愛他。

他哭聲先放後收,放是必經的,釋放了才能收起來。他不讓我再抱,但仍喃喃地堅持「我一定輸晒」、「我甚麼屋都不要」……我只告訴他,不要那麼快下結論,「唔好急」,又重複「我陪你」、「我給時間你,讓你冷靜」。

正巧,執執要看中醫,我急電診所說有延誤,然後告訴執執先放下棋局,就帶了他心愛的書出門。轉換了環境,我在路上嘗試開導他。

「我明白你因為投不到地很失望,但那只是一個小失敗啊。我問你,最貴的地在誰手上?」
「我。」
「最多的屋在誰手上?」
「我。」
「沒錯,你競投失敗很嬲,很不開心,這是正常的。」我再次肯定他的情緒。「但一件事還一件事,一次挫折不等於最後會輸。」

小朋友都容易出現這種「零一思維」,世上只有黑和白,這是他們共同的盲點。放在執執的腦中,就是一次輸就等如永遠輸,我要針對這個盲點下藥。

「你的地又貴屋又多,只要你繼續玩落去,很容易就會罰我錢了,你很有希望呀。」
「不,我不想玩了。我沒有希望了,我完全沒有希望。」

他走到舊屋邨一處樓梯底,口脗竟跟那些徘徊在深淵邊緣的孩子無異。我慶幸自己在這個時候陪著他,看著他的心理跌宕。我再給予空間:「我走開少少,給時間你靜下。」

靜了一會,他走回來,轉到一個掘頭巷(那一刻其實很有趣,當思想走入死胡同,孩子也真的會不自覺地走進掘頭巷)。我嘗試把他將憤怒升級的事形象化:

「你買不到的那塊地其實價值很低,就像小朋友跌倒,不是大傷,十級最痛的話,也許只屬三級。」
「一級痛。」
「哦,只是一級,所以痛完應該好快無事。如果你因為這個而放棄了所有屋,就是由一級痛變做好多級痛,是否值得呢?」

執執不語。我知道這個用級數類比的方法奏效,再談他自暴自棄的問題。

「還有,剛才買地失敗,是因為你不熟、也不好運,但放棄所有屋,卻是你自己選擇的,你可以不這麼選啊。選擇繼續玩,才會有機會贏,選擇放棄,就沒有機會了。

「放棄是容易的,但聰明的人都知道,堅持下去才會贏,所以即使不開心,都會堅持再玩,這就是堅強。」
「我永遠都不會堅強的了。」
我蹲下來,看着他的眼睛:「我知道,今天的你沒心機,不想再玩。但不打緊,我會給你很多時間。我期待有一天,你也能做到堅強。」

經驗告訴我,給予孩子時間是必須的。作為父母,我們就是在身邊守望他,等待他,見證他的改變。

走進診所,執執看完心愛的圖書,見醫生。回家一開門,只見睡醒了的弟弟正欲碰那盤棋,執執連忙大叫:「唔好搞呀,我仲玩㗎!」我有點意外,「你唔係唔玩咩?」「梗係玩啦。」

一次執迷的解開,想不到由弟弟來催化。

棋局再續後,因挫而怒而自棄的事件仍有發生,我照辦煮碗──肯定情緒、陪伴、開導,這一趟需時稍短了點。他最終得勝,印證了堅持才可贏的道理。

而我知道,執迷依舊會來,漫長路上,今天只是不斷重複的一小幕。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