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人國際親子台】扮蝙蝠俠的神奇力量 讓孩子學懂忍耐

撰文:Hello Bonnie
出版:更新:

又開始新學期,繼續讀書返工湊囡的生活。因課堂需要,不免要翻閱一些關於幼兒教育及家庭的學術期刊,在眾多沉悶的文章當中,近日在Child Development中看到一篇題目非常吸晴的,題為《蝙蝠俠效應——加強小朋友的毅力》(The "Batman Effect": Improving Perseverance in Young Children) 。似乎扮蝙蝠俠能有助孩子變得更有忍耐力,究竟蝙蝠俠有什麼神奇力量改變小朋友的行為呢?

研究邀請了180位分別是4歲或6歲的幼兒在美國參與實驗,先把他們分成3組,在實驗場景完成同一樣沉悶又重覆的電腦任務,房內同時放有iPad(內有其他遊戲)。在進行實驗以先,學童會被分為以「第一身」、「第三身」(假設自己是另外一人,如Mary,James,Peter等)及「裝扮成兒童心目中的著名角色」(例如:蝙蝠俠、廸士尼公主等)來參與活動,成為這行動的「好幫手」。結果顯示,被分配為扮「蝙蝠俠」「Dora the Explorer」「公主」等的一組學童,是最能抗拒iPad誘惑,最高比例專注在指定(即使沉悶)任務當中的。

文中指「蝙蝠俠」的作用,是一種稱為「自我疏離」(self-distancing)的心理學效應,即是當孩子投入在扮演另一人,或心目中的英雄時,他能跟引誘保持距離。文章重點以心理學理論作分析,不過若從家長角度出發,我倒有兩點很想跟大家分享:

1. 想像力是強大的力量

這類有關自制能力、等待能力的測試早在60、70年代已有,經典的例子是Dr. Walter Mischel的棉花糖實驗(Marshmallow Experiment),實驗給小朋友選擇是現在就把在面前的一顆棉花糖放吃掉;還是多等15分鐘,就可以得到額外一顆棉花糖。(有興趣的朋友可參看我早前另一篇文章:「忍口」練自制——當孩子想要多一粒朱古力)結果顯示,當中只有三分一的小朋友能成功等待,在最後獲得多一粒棉花糖。

成功「多等一會」的小朋友就分享到他們的秘訣,在於能有創意地透過想像力,分散放在面前的誘惑。例如:他懂得想像放在面前的一粒棉花糖,是天邊的一片雲,而不是眼前所見的食物,因此他便不會不斷受到「想吃棉花糖」這誘惑所牽引。

同樣道理,當孩子正在扮演另一個角色,他心目中想像的那位英雄性格,就正正是他能表演出怎樣的行為的關鍵。孩子能努力專注在所分派的任務,因為他認為「蝙蝠俠」是一個會完成所交付任務的人,因此當他投入所想像的角色,他便能演活這英雄,成功抗拒誘惑。

如孩子無法抗拒iPad,或可試試讓他扮演蝙蝠俠或同類角色。(視覺中國)

2. 信任孩子 令他信任自己

既然如此,我們就更應明白,原來有很多事,孩子是有能力做到的。孩子有能力自制、有能力對iPad Say No、有能力完成我們所委派他們做的事。

從來,信任,都是孩子能夠的第一步。

很多時,我們誤以為當孩子開始不耐煩時,非要給他一個iPad自娛一番不可。又,我們都看扁孩子,以為他就只可以乖乖地玩5分鐘、最多也只能做到這樣而已。但其實,我們願不願意相信,我的孩子也可以成為蝙蝠俠和Dora,即使不是做個儆惡懲奸的英雄,也能做個勇敢踏步向前,勇於面對和克服難關的探索家。

孩子能做得到,不是因為「蝙蝠俠」的神奇面罩,而是因為我們給他穿上「信任」的盔甲。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