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媽媽】別喪失了愛孩子的本能│Natalie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被太多條件綑綁,會顯得愛得無力,孩子始終無法感受到父母的愛。在這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編按:作者為社工媽媽Natalie】

這天女兒午睡睡了很久,醒來已是下午六時了。我和老公走到女兒牀邊一起聊聊天。我跟老公說 「六點喇,趁仲有少少陽光,你帶囡囡落街玩一轉,我留低煮飯呀。」此時,女兒突然扁嘴哭泣。我問她什麼事,她努力說了好多次,因為是哭着說,我還是聽不清楚內容,就讓她哭一會兒。她稍為平復了,一邊哭一邊緩緩道出:「爸爸媽媽同吇媃一齊去坐三輪車!」噢!原來是想跟我倆一起坐三輪車!

(VCG圖片)

我想起了。就在五天前,我們經過海濱公園,女兒表示想坐家庭式的三輪車。那時因為只有我和女兒兩人,沒辦法坐。我就不經意跟她說:「好啊,不過今日坐唔到,等爸爸放假,有機會再一齊嚟坐呀。」

原來,這番說話已成了「約定」,種在兩歲女兒的心裏。

說着說着,已經六時半了,還有可能坐嗎?我叫老公快快更衣,我也用極快的速度執拾外出用品,和女兒更衣。然後我們跑下樓,跑去乘車。下車後,老公負責跑去租車店,而我就抱著女兒隨後急步走。老公興奮叫過來:「未收呀!八點先收舖呀!」真的太好了!

上車後,女兒好快樂,說被風吹着好舒服。她出奇地安靜,我和老公就難得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這一晚我們都好快樂。

當你不為任何原因,單純地為一個人努力,只希望讓她快樂的時候,那份沒有條件的愛,反而使你獲致愛人的快樂。就在那愛的當下,你得到的感動是難忘無價的。

我曾接觸有一類家長,這也是很多香港的家長,「教育的任務」常常盤踞在他們的腦袋內,只想著如何教導小朋友,並爭取分秒作教育。對於上述的情境,他們的第一個想法,很可能就是:「咁樣做,會唔會令小朋友覺得自己要乜有乜?」,或者「咁樣做,小朋友會覺得父母乜都遷就佢?」然後,壓制自己對孩子本能的愛,選擇在牀上跟孩子說起道理來,「太晚了,三輪車店也關了,你應該早點告訴我」或「三輪車店關了,沒辦法想坐就立即可以坐的。」

很悲哀啊。我們喪失了愛孩子的本能。

(VCG圖片)

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的愛,從來不只在「教導」層面。我們愛孩子,教導有時,陪伴有時,傻呼呼的付出有時。

而在孩子往後的人生中,讓他獲得生存的勇氣,愛自己的力量,是你喋喋不休的教導嗎?通常不是。是你曾經作過傻呼呼的付出。他知道,世上曾有人如此愛他,他也願意繼續這份愛去愛惜自己。

不要時刻被教育任務綑綁,讓無條件的愛有空間在孩子和你的心裏發芽、成長吧!

 

Natalie (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

媽媽,社工,親職教育工作者,在這裏分享兒童心理發展、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親子溝通技巧的知識。皆因心裡蘊藏一個願望──渴望看見我們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棄對孩子催谷、對立角力的教養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溝通、自省,讓下一代在愛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