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孩子吵架父母忌當裁判 體諒委屈、生氣助小孩管理情緒

撰文:馬來西亞東方網
出版:更新:

無論你有幾個兄弟姐妹或是有幾個孩子,想必你一定知道,當家裏有超過1個孩子時,就一定會出現吵架的局面。這時家長最為難,無論如何「裁決」,都會有一方受到傷害,那麼孩子吵架時,誰該來當裁判呢?

小孩子在吵架時,父母不用衝着介入當裁判者,要管理的反是孩子們的情緒。(iStock/GettyImages)
你有兄弟姐妹嗎?小時候跟他們吵過架嗎?

訪問開始時,馬來西亞教育工作室彼課所首席執行員鄭珍珊忽然拋了這個問題,讓記者愣了一下。她笑說,自己小時候也跟自己的兄弟姐妹吵架,甚至打架,但這些絲毫不影響大家之間的感情,長大後只要有時間在家相聚,都會聊到深夜,絲毫沒有被兒時的「吵架」影響。「那是因為我們的父母從不介入我們的爭吵。」

孩子吵架時父母該當裁判者嗎?(點擊下圖了解!)

+25

鄭珍珊指出,很多孩子在爭吵時都會找家長投訴,但家長需要處理的不是爭吵的事件,而是孩子的情緒。「父母請不要當裁判者。」許多時候,孩子的爭吵不是因為玩具本身,而是因為事件引起的情緒感受,譬如原本是一人玩一次,但其中一方連續玩了幾次不讓另一方玩,因此開始爭吵。其實孩子介意的並不是要與他人分享玩具,而是玩的次序。家長要做到的是同理他們當下的委屈、傷心、生氣等情緒,然後詢問他們想要怎麼做,讓孩子自己處理。譬如:

妹:「姐姐霸着玩具不讓我玩!」
媽:「姐姐霸着玩具,讓你心情怎樣?」
妹:「她太霸道了,我不想跟她玩,我要玩其他東西。」
媽:「好,那就先不和姐姐玩,你玩其他玩具吧。」

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同理妹妹的情緒,讓她自己選擇現在想要做的事,而不是說:「某某不乖,不跟妹妹分享。」她指出,在爭吵中無論誰對誰錯,都不該在孩子的身上貼標籤。鄭珍珊認為,吵架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讓他們懂要如何去拿捏底線。她的兩個女兒也會吵架,但她們知道吵架後不跟對方說話,就沒人跟自己玩,因此很快就會和好,然後玩在一起。

相關文章:疫情長時間留家出現情緒失控尿床 專家教你如何應付兒童倒退行為

+5

4大爭吵因素

每個人都有情緒,小孩也不例外。關係裏的衝突都關於情緒,而不是特定的某件事,所以解決手足衝突的最佳方式,就是處理情緒問題,而不是事件本身。其實,小打小鬧對孩子來說很平常,很快就能和好;一旦家長介入,情況就會變得不同,甚至更糟糕。因此,鄭珍珊認為家長需要有概念,瞭解孩子吵架的4大因素:

1. 情感被忽略:當小孩覺得自己被忽略時,就會透過吵架來獲得大人的關注。

2. 太無聊:小孩在無聊的時候也會開始「找事做」,孩子之間會覺得鬥嘴也是一種樂趣,但有時候會演變成吵架;有些孩子則愛玩,喜歡推來推去,這之於他們或許是一種樂趣,但在大人眼中就變成吵架。

建議:給孩子提供更多有趣的活動。

相關文章:媽媽壓力|兼顧家庭大小事項瀕臨崩潰? 7個方法助你5分鐘內紓壓

+15

3. 受到傷害:兄弟姐妹之間一定會有摩擦,很多時候,孩子們爭的不是玩具本身,而是玩的順序。因此當家長介入,「姐姐你比較大,要讓妹妹」,「姐姐比較大,她比較會玩,先讓她玩」這些話語都會讓其中一方受傷,覺得家長偏心。

建議:給孩子灌輸規矩。

4. 累積的憤恨:如果父母一直介入,嘗試解決孩子的問題或懲罰兄弟姐妹之間的鬥爭,譬如不管對錯直接沒收雙方的玩具,或是責備其中一方不懂得像兄弟姐妹中的其中一人般懂得禮讓時,將可能導致孩子之間產生嫉妒、不被愛、受傷和被拋棄的感覺,甚至會對父母親或兄弟姐妹產生怨恨。隨後不斷地挑釁兄弟姐妹,尋找各種形式去保護自己,以發洩心中不滿。於是會出現孩子刻意欺負被家長保護或稱讚的孩子。

建議:避免貼標籤和比較。

相關文章:無心的說話卻最傷人 十句父母不應對孩子說的話|博士媽媽

+6

公平不等於平等

原生家庭的相處方式會影響下一代,譬如家長與兄弟姐妹是以暴制暴的方式相處,孩子可能會潛意識認為可以這樣與手足相處。鄭珍珊認為,家長應該先審視自己與兄弟姐妹的相處方式,再來教育孩子。她曾看過一個個案,母親一直被家裏拿來與姐姐比較,導致她一直追尋姐姐的步伐。後來她生了2個女兒,不想讓小女兒「重蹈覆轍」,便將大女兒當作姐姐這個假想敵,把不滿都投射在大女兒身上。「家長的反應會直接影響孩子們的手足關係。」

若是孩子提出要懲罰另一方,該怎麼辦?鄭珍珊表示,孩子一般都不會選擇以暴制暴,倘若有這樣的要求,就表示他曾經看過或經歷過如此的教育方式,才會有此想法。家長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可以告訴孩子:「我們的家庭不喜歡暴力,你可以選擇擁抱他,或請他借你玩他的玩具。」從中讓孩子學會不用暴力,而是用其他溫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社會總要求父母要公平,但所謂的公平不等於平等,而是根據孩子的需求給予不同的資源。她舉例,家長買了一個新的洋娃娃回家,讓姐姐和妹妹輪流玩,但妹妹比較喜歡玩拼圖,不想玩洋娃娃,那家長不需要強硬要求妹妹達到「輪流玩」的要求,而是讓她自由選擇。「家長需要根據自己每個孩子的特質和需求去做考慮。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他們的需求可以在家庭裏得到滿足,那紛爭就不再是紛爭了。」

延伸閱讀:

【家庭】5陷阱,嬌養小霸王

【家庭】了解孩子内心 告别恐懼

【本文獲「馬來西亞東方網」授權轉載,原文:孩子吵架別介入 父母當裁判易弄巧反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