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補邊科先?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新學年將於不足一個月後展開,不少家長都希望善用時間,為子女安排上補習班「追進度」。有家長認為子女多科成績表現都不如理想,千頭萬緒,提出一道難題:「應該補邊科先?」安排補習及規劃學生的補課內容時,筆者認為先了解「動機」(Motivation)與「成果」(Achievement)的關係。

內在動機與學習

學術界已研究「動機」與「成果」多年,不少研究指出動機對成果有正面影響。動機有多種,可分為「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內在動機常指學生自身對學習有興趣或因為學習而產生滿足感,而外在動機常指來自外部因素,例如獎勵或懲罰的影響。內在動機比外在動機對行為有更長遠的影響。(Grant,2008)當一個學生受內在動機驅動學習,那麼即使沒有師長監督或獎懲,他也有更大機會主動學習,努力求進。

自我決定論

根據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簡稱SDT),人希望滿足勝任(Competence)、歸屬(Relatedness)和自主(Autonomy)這三種心理需求,也就是推動一個人成長和進步的內在動機。要解答「應該補邊科先」,就必須先分析「補邊科先」較能滿足SDT所指的三種心理需求。

補習最有機會改善的科目

當學生每科成績都表現不佳,部份甚至不及格時,學生和家長的注意力往往被表現最差的科目吸引,繼而安排補習「最弱」的科目。此舉正正忽略學生的勝任、歸屬和自主此三種心理需求,也就減少其長期學習的內在動機。

「科科都要補」的時候,家長應先安排補習最有機會提升成績的科目,即學生表現相對較佳,也較有信心改善的科目。學生認為自己「勝任」應付該科目的難題,學習也會更投入。學生「勝任」,成績改善更快更有效,產生正向效應,學生對補習,乃至學習會更有信心,持續推動其努力進步。

補習「勝任」的科目,學生上課時容易與導師和其他學生互動;相反,補習「一竅不通」的科目,學生難以融入課堂,也無法回應大部分提問。補習「勝任」的科目,學生不會輕易產生被孤立的感覺,上課更投入,與導師和其他學生互動較多,從而滿足「歸屬」的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學生往往較喜歡自己表現較佳的科目,不抗拒學習該科目的知識,自然也較願意額外付出時間與精神補習該科目,「自主」的心理需求也將有可能被滿足,刺激學生主動學習。

切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當學生大部份科目都表現不佳,家長要先清晰了解學生每科的學習情況和根基,耐心地與補習導師和學生一同制定改善成績的計劃。縱然家長非常心焦,也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協助學生從根本建立內在學習動機,重拾對補習及學習的信心。試問學生心不甘,情不願地補習,而且不相信補習可以改善成績,那補習又如何發揮應有效果?

參考資料:

Grant, A. M. (2008). Does intrinsic motivation fuel the prosocial fire? Motivational synergy in predicting persistence,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3(1), 48–58.

鄧家豪

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董事;御學軒教育集團董事兼升學面試首席顧問。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十四年間舉辦逾百場家長講座,創下兩千名高小學生成功考入傳統名校的紀錄。

鄧家豪

點擊即睇「2023/24升小備戰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