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民調挑戰「中國孤立說」 歐盟「棄美投華」言過其實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自中國以外疫情大爆發以來,不分已發展和發展中國家,均有捲入對華外交風波的個案,中外傳媒經常報道北京處於下風,各國群起而攻之,甚至誇張到有「八國聯軍」索賠的說法。可是以中國的政經實力,一時三刻的公關危機不算得上是一回事,其次是「孤立說」甚囂塵上,但是否反映出現況全貌呢?

逾7成受訪者:中國政府本可避免疫情

根據美德民研機構的聯合報告,受疫情影響,73%的受訪者美國印象轉差,只有5%轉好,而對中國印象轉差的受訪者則有36%,轉好的卻有25%。粗略一加一減,中美兩國在德國的民望淨值均錄得負數,但中國只是小跌,美國卻是大跌。

德國總理默克爾(左)與法國總統馬克龍。(資料圖片)

單從個別民調就說德國受訪者樂於「棄美投華」,這是完全失實的結論,首先超過7成受訪者認為,假如中國政府更具「透明度」,可以減輕或避免疫情流行,然後是西方陣營關係緊密,政經軍文教無一不包,接觸層面多,磨擦機會愈多,而德國民眾對美觀感近來頂多是好壞參半。

話雖如此,美國淪為世界第一大疫區自顧不暇,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則包辦醫療物資訂單,德國民眾從防疫表現中不難得出如下結論:就哪一組的緊密雙邊關係對德國較重要,一半受訪者於2019年選擇了美國,選擇中國的不足兩成半,到了2020年,中美兩國在受訪者心中已不相上下,分別為37%和36%。

華為風波仍是對華政策範例

中國在國際輿論場上備受壓力,這是官方也不否認的事實,但實情不一定如傳媒報道所表現得那麼嚴峻。美國搶奪醫療物資、散布「武漢實驗室播毒」陰謀論以及總統特朗普經常發表的驚人言論,同樣嚴重打擊華府的國際形象。

冠狀病毒在不同環境存活情況(【防疫】摸面易中招!不自覺每小時會摸23次!教你4招戒自摸):

+9

由德國進而看歐盟對華態度,官民一般既質疑中國瞞報漏報,也嘲笑美國諉過於人。整體而言,對華政策不見得登上本地主要政治議程,就算間中有批評聲音搶得新聞頭條,當下都沒有轉化成對中國的敵對行為。

準確一點說,以法德為首的歐盟對華政策基本沒大變化,基本盤是以美國為政經軍盟友,但就不會選邊站圍堵中國之餘,只會按自身利益而從中周旋。華為風波正是個好例子,歐盟不會直排斥華為具競爭力的產品,但就通過修訂資訊安全准則,保留足夠後著,必要時把華為剔出核心網絡之外。

法國藥廠疑倡「美國優先」遭抨擊

無論是「棄美投華」,抑或是「擁美堵華」,兩種講法都是有失偏頗,忘記了法德和歐盟都是世界主要政體,外交政策的出發點都是「自我本位」。5月中旬,法國製藥巨企賽諾菲(Sanofi)管理層接受美媒訪問,內容被解讀為認同美國可優先使用疫苗,引發法國朝野震怒,該企業需再三澄清,表示對美歐法均一視同仁。

按圖了解專家防疫招式(【防疫】摸面易中招!不自覺每小時會摸23次!教你4招戒自摸):

+32

與此同時,法國《世界報》認為,就設計追蹤和預警疫情的手機程式,歐盟各國應自行建立互聯互通的科技系統,而不是假手於美國Google和Apple之類牟利商業機構,以免有損害個人私隱安全之虞。實則據該報看法,面對中美挑起的、愈來愈激烈的競爭,歐盟過於依賴外部力量,缺乏捍衛自身利益的組織力。

作為中間偏左的法國主流報紙,《世界報》呼籲「歐盟團結」是意料中事,但其論調仍頗具參考價值:問題從來不在於親美或親華,如果中美可以提供多一個外交選擇,容讓歐盟不用事事賣兩強的帳,法德等領袖國無任歡迎;相反,如果中美看來想對歐盟分而治之,有反客為主的跡象,情形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