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成為「八點檔」的《蔣經國日記》

撰文:楊騰凱
出版:更新:

美國史丹佛大學在今(2020)年二月對外開放《蔣經國日記》,使得蔣經國對台灣的領導與治理,再度成為話題。當今台灣對於包含蔣經國的評價褒貶不一,反對的聲音認為蔣經國時期威權獨裁,至於支持的聲音則稱「小蔣」治台清廉,並鞏固台灣經濟發展,兩派之間的思辨有如空集合。

台灣人對於蔣經國的認知正反兩派之極端,就如同台灣當前的政治生態一樣,藍綠壁壘分明,社會因政治分裂缺乏理性思辨,更難以平心氣和論斷個別政治人物的功過,每當選舉到來,藍的便自詡為蔣經國的傳人、戮力找回當年的經濟發展,綠的則大聲嚷着顧主權、護民主。雙方看似在對話,實則各說各話。

蔣經國曾在日記中指出,台灣明星立委蔣萬安(右)之父蔣孝嚴並非自己的孩子,使蔣萬安身世、蔣氏所帶來的政治紅利備受討論。然而,豪族八卦雖令《蔣經國日記》受到關注,卻同時遮掩了日記中吐露的台灣困局。(洪嘉徽/多維新聞)

儘管蔣經國乃至於其父蔣介石的功過難以論斷,然而就蔣經國當時經歷了台灣與美國斷交等重要歷史事件,美中台大三角關係演變至今,仍與當年的政治背景息息相關,究竟蔣經國當時的思維以及對於國際事件的評價為何,均使《蔣經國日記》的內容值得一探。

只不過,《蔣經國日記》雖經台灣媒體人赴美調閲紀錄後,輾轉回到台灣進行刊載,討論聲量卻侷限於對當年曆史背景有高度興趣的小圈圈之內,整體台灣社會輿論的關心程度確實有限。雖一度有綠營政治人物藉着日記內容來突顯自身的民主光環,但事實上,並沒有在輿論上吹起多大漣漪。

殊不知,就當外界以為《蔣經國日記》將「船過水無痕」之際,日記內容卻突如其來得到龐大的關注,而這些關注的點則相當具有「八卦」性質,因蔣經國曾在1954年10月30日寫道,外傳是自己私生子的蔣孝嚴、章孝慈兄弟非其所出,挑戰了台灣社會以為彼此心知肚明的既有印象。

蔣孝嚴(中)2012年曾赴福建訪問。(資料圖片/中新社)

甚至蔣孝嚴之子蔣萬安目前為國民黨台北市立法委員,更被看好是未來接班梯隊的明日之星,「蔣家後人」仍在政壇活躍,更使這份「八卦」受到注意,加上關於蔣氏對蔣萬安帶來的政治利益、血統對選舉的影響等討論,使得《蔣經國日記》越來越有八點檔化的迹象。

然而,姑且不論蔣經國當時在日記內容中所載的內容是事實與否,蔣萬安當年初出茅廬便直接挑戰立委大位,而且參戰的選區還屬於軍系眷村重鎮的台北市中山區,堪稱藍營票倉,「空降參選」加上「柿子不硬」,致生「蔣家光環」庇佑後人的解讀,當事人大概也只能摸摸鼻子感歎「啞巴吃黃蓮」。

甚至,有鑑於近年台灣政治版圖流動快速,整體大環境又不利藍營,那怕是其他的國民黨政二代,在傳統藍營票倉吃過敗仗的,也大有人在。若將民主選舉的成敗限縮於出身血統,而忽視蔣萬安個人對選區的經營,論調恐怕也過於「簡化」及「封建」。同時也遮掩了《蔣經國日記》其他更豐富的面向。

美國中央情報局於2010年解密的一份文件副本顯示,美方於1985年對當時台灣政二代的分析資料中,對當時42歲的蔣孝嚴,給予了父親為現任總統的批註,亦即當時在位的蔣經國。此項批註與當時39歲的蔣孝武一致。(中央社)

持平而論,閲聽人受到八卦事務吸引目光,本是人之常情,並無可厚非。倘若能借此興起外界對《蔣經國日記》的討論,並能通過日記內容,理解國際政治的現實面,以及蔣經國面對外在局勢及台灣內部局勢的進逼,是何等萬般不安、領導者多麼難為,也不見得是壞事。

如同《蔣經國日記》提到的,美國為了波音公司的市場,曾以航權要挾台灣不得向法國採買空中客車集團客機,但當台灣頂住壓力採買空客後,與法國談好的巴黎航權卻又不了了之。此一過程便十足突顯了國際政治的爾虞我詐,就算換成現代,國際政治講求實力的基本格局也未改變。比起藉着日記內容爭辯蔣經國功過,或是抱持一窺豪族秘辛的八卦心態加以視之,也許,現實國際政治如何影響台灣的生存發展,才是後人應該讀到的《蔣經國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