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美豬美牛又來了 「台美最佳時刻下」蔡英文如何接招?

撰文:鄭文翔
出版:更新:

台灣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台以來,先在該年底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通電話,此後中美貿易戰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台美關係升溫,民進黨政府都將台美關係喻為雙方斷交後的最佳時刻。

幾年來,美國通過了《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各年度的《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台北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等「友台法案」。然而,台灣並未享受到實質收益,美國反而逐步加大對台壓力,希望台灣拿出「誠意」強化雙方關係,紛擾許久的美豬及美牛議題,近來又浮出枱面,勢必又將帶給蔡政府不小的壓力。

蔡英文政府號稱與美國關係最佳,但台灣迄今仍未獲得任何重大實質利益。(台灣總統府)

台北市美國商會於當地時間6月10日發表了2020年度白皮書。該會會長金奇偉(C.W. Chin)表示,台美正處於歷史高點,美國也急於在印太地區尋求盟友,他認為台灣非常適合擔任此一角色;該會在白皮書中也呼籲美國應進一步強化對台經貿關係,並提到美國應積極評估台美雙邊貿易協議(BTA),但同時亦強調雙方應「務實」解決美豬、美牛等歧見。

事實上,美牛與美豬在台美之間早已不是什麼新議題了。自陳水扁時期以來,對於美牛美豬的進口,台灣早已日益讓步。2005年時,台灣就已開放美豬進口,其中又以「冷凍肉」及「豬雜碎」為最大宗。

當初禁止美國牛肉進口的主要考慮則為狂牛症。不過,自2006年1月起蘇貞昌首次擔任行政院長時,即有條件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但僅限於30個月以下小牛,並禁止帶骨牛肉進口。該年10月,台灣也公吿禁用含萊克多巴胺在內等四類瘦肉精。

台北市美國商會10日發表「2020台灣白皮書」,台北市美國商會會長金奇偉(左)及台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傅維廉(右)出席。(網絡圖片)

至馬英九上任後,2009年台美簽訂擴大美牛進口議定書,台灣同意擴大美國牛肉進口,但同樣因狂牛症疑慮,造成民間反對,因此決議排除美牛內臟。因對於瘦肉精的存有是否會影響人類身體健康,台灣朝野爭議不斷。2012年7月25日,立法院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允許牛飼料添加瘦肉精,並開放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入台灣。在野的民進黨、台聯黨、與親民黨則投下反對票。

其實,不論哪一個政黨執政,近20年來都得面對是否開放美牛美豬的問題。一方面執政黨必須考慮台美關係,尋求各種權宜措施;但另一方面,又必須顧慮台灣民眾的觀感與健康,使得政府往往左支右絀,顧了台美邦誼,卻有可能流失台灣民心。

現今的美豬美牛問題的關鍵,基本上仍不脱「瘦肉精」。據台灣農委會統計,2019年美豬和美牛佔進口比率分別皆為是五年來新高,分別是13.1%和48.4%;而台灣內部的豬肉與牛肉進口自產比例,豬肉自產佔九成以上,牛肉則是九成都靠進口。農委會表示,台灣目前有條件進口美國牛肉,並去除風險部位,也有瘦肉精殘留量限制;美豬則完全不開放含瘦肉精者進口。

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中)與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左)在2020年台灣大選後即要求儘快處理美豬美牛問題。(多維新聞)

然而,當蔡英文政府無時無刻都在宣傳當前的台美關係是雙方斷交以來最好的時刻,其也必須了解到,這個關係是建築在許多利益交換之上的。因此,美國才會明白表示美豬美牛問題是影響雙方簽訂BTA、乃至FTA的關卡。君不見2020年蔡英文連任後,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以及AIT處長酈英傑(William Christensen)就陸續表示希望美豬美牛問題能儘快取得進展。

如今,台灣雖獲得美國在許多法律和口頭上的道義支持,但非但台灣的國際空間並未因此擴大,更沒有得到什麼「實質利益」。反觀美國除了先前半逼迫式地要台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赴美設廠,如今又再度提及美豬牛議題,更可看出這些都是攸關美國的實質利益,美國的一切都是利益考量。而蔡英文政府究竟還有什麼籌碼能與美國交換?實在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