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封殺華為的科技戰和心理戰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近半年華為的5G業務變數頻生,加拿大和新加坡未有選擇華為的5G方案,英國指華為是「潛在有敵意國家的供應商」,法國敦促營運商不要採用華為設備,最近更傳出意大利正考慮放棄華為5G。

任正非:感謝美國政客幫忙宣傳

創辦人任正非於2019年曾表示,「感謝那些不斷呼籲全球棄用華為的美國政客」,變相宣傳企業實力,當時他更質疑美方「甚麼都不怕」,為甚麼會視5G如核彈般的戰略武器,還害怕華為這樣的「小白兔」。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資料圖片)

回顧美方舉措,搞了兩年多動員封殺,仍然無法擊倒一間中國企業,更如任正非所言般令全世界都認識華為。可是,如果華府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可以一擊必殺,那麼其封殺華為的策略就呈現出十分不同的面貌;畢竟在發動攻勢之前,華為已有能力設計和生產大部份晶片,其5G技術在全球手執牛耳,產品又有價格優勢。

美國推行供應封殺令,講得很兇狠卻難以有十足把握:首先,美企在華為手上賺取數百億美元生意,華府不得不投鼠忌器;其次,字面上涵蓋所有使用美國技術的企業是一回事,監督執行又是另一回事,若然玩殺一儆百那一套,製造更多敵人之餘,更影響跟盟友的關係;其三,假如美國拒絕做華為的生意,其他國家的企業也可試試取而代之,填補缺口。

推薦文章:西方聯手炮製「華為包圍網」 中國反制為何「差別待遇」?

美國制5G標準離不開華為

由於上述這些情況,華為禁令一直包含兩大原素,一是持續維持以三四個月為限的「寬限期」,容讓與華為相關的供銷商有消化調整的時間,二是列明禁令針對市面無替代選項的產品,務求能夠「精準打擊」華為。不過實際要走到哪一地步,終歸要考慮供應鏈穩定和地緣政治,台積電正是在灰色地帶中遊走。

🔑🔑從法國的「口罩危機」可以看到,中西陣營分離從來不易🔑🔑推薦文章:法國人不買法國口罩 西方擺脫不了「中國製造」?

+2

更為要者,如果認真打科技戰,美國要冒上摧毀現存供應鏈的風險,又或自絕於現存供應鏈之外。6月中旬,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便證實,美國放寬禁令限制,容許美國企業與華為合作制定5G標準;路透社報道指出,此前的限制令到美方代表為免觸犯禁令而放棄話語權,成為孤家寡人,結果就只會便宜了華為。

科技戰此路不通,一擊必殺也做不到,然而美國最低限度仍能打得到心理戰,限縮華為發展,尤其是在5G基建領域。雖然不一定相信華為危害國安那一套,甚至討厭美國霸道得來又提不出補償或替代措施,可是本地基建不容些許閃失,往往要假設最壞情況,如此一來華府策略就相當奏效。

美國成功創造推銷「華為問題」

一旦華為倒下,系統維護怎麼辦?零件制式問題又怎麼解決?誰來化解盤旋不去的政策風險?姑勿論執政者是否猜忌中國和華為,設身處地代入本地營運商的角色,總想規避一切潛在麻煩和問題,美國的單方面制裁於是成為必然要考慮的主要因素,不時蓋過純粹的性價比考量。

🔑🔑美國對中國多面開弓,連軍控協議也成為箭鏃之一。🔑🔑(【遏制中國】傳中程導彈落戶日本 美國真想霸王硬上弓?

+11

必須留意的是,對於華為的種種質疑持續了許多年,而華為本來只在受懷疑的中資名單上,佔據其中一個席位。

以歐盟和英國為例,原本5G建設的政治色彩並不濃厚,華為是不少營運商的先行夥伴,可是自2018年12月底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被捕,西方陣營內開始湧現正反辯論。可見美國憑藉發動心理戰,創造了大行其道的「華為問題」,致使各國政府必須回應輿論關注,亦不得不作出相應妥協。

推薦文章:不封殺但收緊「包圍網」 法國真的「不是要打擊華為」?

預料在未來一年半載,這種拉鋸狀態將會維持下去,美國在科技戰壓不死華為,但心理戰上就令華為處處碰壁。想到華為遭遇「國家級」攻擊,至今仍可屹立不倒,其實都已經很不容易了。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