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中】駛進暴風雨中的中美關係 中共五中人們該關心甚麼?

撰文:王雅
出版:更新:

中美戰略分歧不斷加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世界進入大變局之時,中共10月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被中國朝野寄予厚望——這場「慣例」會議能否成為危局下,為中國政經環境定下「定海神針」的特殊會議?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國際格局的演變,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更為嚴峻複雜,即將召開的中共五中全會將是疫情後的首次中全會。(新華社)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背後的中共領導人性格透視

長謀、強硬與隱忍 「2035遠景」下的習式風格

從2012年開始,中共近當代政治應當用「毛鄧習」進行斷代認識,這一個判斷也在此後的八年中得到證實。儘管看似美國正在試圖重建一個遏制中國崛起的「新鐵幕」,但是在中共黨內,許多人認為習近平是黨的一個有力支撐與希望,因為他們不願看到中國走向前蘇聯那樣的命運。

他們希望能有習近平這樣一個強勢領導人,帶領中共內修外攘。這種信任,得益於習近平反腐、改革、外交等領域中展現出的強烈個人性格,中國人認為在動盪的大海中,他們需要一個更加強勢的船長,能夠帶領他們駛出暴風雨。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談及自己對毛澤東執政的思考時曾說過,「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位中國的統治者像毛澤東一樣集歷史性、權威、冷酷和全球視野於一身;面對挑戰時雷厲風行,而在條件不允許他繼續一貫強攻猛打的作風時又能展現靈活的外交手腕。」同樣的評價今天完全可以套用在習近平的身上。

十九屆五中全會面臨的內外局勢

大變局下的標杆性會議

再談「十四五」規劃,這個規劃相比十三五規劃料必既有一定的延續性,如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經濟轉型,又會針對新的內外部環境作出調整,譬如如何在中美貿易困局與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喚醒中國龐大的存量市場等。而在中國全國兩會外界猜測十四五規劃之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先是在會議之前的政治局常委會上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後又在兩會期間將國內循環置於國際循環更重要的位置,稱「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7月17日、7月21日的兩次會議以及7月22日的吉林考察,習都提及了十四五規劃,並強調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

儘管十四五規劃尚未出爐,但從中共高層風向來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調整將是十四五時期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指導方針且不久將在五中全會上被正式納入規劃之中。

十九屆五中也被北京的觀察家們視為習近平將如何應對這個變局時代的一個「標誌性會議」。(資料圖片)

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常規主題聚焦

「十四五」規劃一個紛繁複雜、牽涉甚廣的系統性規劃編制也十分耗時。根據《人民日報》旗下海外版媒體「俠客島」,以實施中的「十三五」規劃為例,編制工作歷時3年。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中期評估(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第二階段為基本思路研究(2014年),第三階段為中共黨中央《建議》編制(2015年初到十八屆五中全會),第四階段為正式編制《綱要》並審核通過(2015年10月到2016年3月)。

按照這個時間表對應,「十四五」規劃已經確定基本思路,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後,計劃編制就將進入收官等待審議通過階段。對此,我們不妨對「十四五」規劃有一些設想,這個處在中國兩個一百年交匯,被習近平高度重視的經濟規劃,在兩個月後究竟將以何種面貌出現在五中之上,具體內容又會有哪些?

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特殊主題

2035遠景目標即將出爐 中國能給世界另一種可能嗎

放在更宏大的背景來看,倘若中國真的能在2035年基本實現禁得起實踐和人心檢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那麼對於人類社會發展而言,無疑提供了另一種可能。自從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以來,帶有強烈西方印記的自由主義民主方案風靡全球,佔據思想市場的主導權和道德制高點,幾乎壟斷人類社會對於社會發展模式的選擇,日裔美國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提出的「歷史終結論」盛行一時。

如果中國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明修內政,克服人治和威權的弊端,實現善政良治,到2035年發展成為一個法治、現代、公平正義、文明的國家,那些認為中國模式遲早要走向崩潰的觀點自然不攻自破。對於人類社會發展而言,這也意味着世界在西方自由主義民主方案之外,多了另一種可能。當然,現時中國距離2035年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今後中國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唯有以極大的智慧和魄力來推進國家的改革發展,2035年目標才能實至名歸。

特殊主題再現五中全會的邏輯解讀

間隔十年 習近平為何拋遠景目標

「2035遠景目標」不是中國政府首次提出「15年規劃」。 1996年中國「兩會」曾通過名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也曾提及當時的「遠景目標」。

然而,25年後的今天北京又為甚麼在當下時間節點重提又一個15年遠景目標呢?畢竟,自2010年迄今十年內,北京也沒有接踵第一個15年遠景目標而拋出第二個,反倒要在10年間隔期之後重新拋出來。

道理很簡單。其一,這符合中共的執政思想連續性,也符合習近平本人的「長謀」意識和性格特質,茲不贅言。

其二,相較於1995年中共所面臨的外部局勢變化,當下中國所面臨的環境複雜性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正是中共上下在全球保守主義、逆全球化回潮的背景下反覆提示迎接百年變局的原因。如果說當年的中國在美蘇爭霸局面剛剛崩塌後失去了一種平衡感的話,那麼今天中國則顯然很明確地成為美國首要要打壓的「戰略競爭對手」,而且這種戰略上壓力已經讓中國感到越來越不舒服——當然對於美國來說,面對一個逐漸強大的對手,它也會產生綆短汲深的擔憂。正是在此格局下,北京需要對內對外傳遞堅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