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期鐵路規劃公布 2035年建7萬公里高鐵網所為何事?

撰文:劉言
出版:更新:

8月13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官網發文,透露國鐵集團近日出台了《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中國鐵路2035年、2050年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2018年2月1日凌晨,近百組動車組在中國武漢動車段經過檢修、保温作業,猶如「陸地艦隊」,蓄勢待發,迎接春運。(新華社)

到2035年,中國鐵路網將達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7萬公里左右;在20萬人口以上城市實現鐵路覆蓋,其中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1、2、3小時高鐵出行圈和1、2、3天快貨物流圈在中國全面形成;同時,中國智能高鐵將率先建成,中國鐵路將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功能,高鐵將會實現智能調度集中,列車運行可以智能實時優化調整。

到2050年,將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現代化鐵路強國,形成輻射功能強大的現代鐵路產業體系,中國鐵路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誌和組成部分」,成為世界鐵路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和全球鐵路規則制定的重要參與者。

目標不可謂不遠大。

鐵路是國家戰略性、先導性、關鍵性重大基礎設施,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重大民生工程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骨幹,在多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中共建政初期,1949年年底中國鐵路運營里程僅有2.2萬公里。

多年過去,在西方看來當下中國的鐵路建設已是一個出人意料的成功故事。

1978年中國鐵路運營里程增至5萬餘公里,基本形成全國鐵路網骨架。當下,中國已修建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是全球高鐵里程最長、運輸密度最高、成網運營場景最複雜的國家,覆蓋中國的「四縱四橫」高鐵網已經建成,「八縱八橫」的高鐵藍圖也已經公布並正在輔助實施。至2019年末,中國鐵路里程達13.9萬公里,高鐵里程超過3.5萬公里,居世界首位。

2020年是中國「十三五」(2016年到2020年)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以及《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所定硬性目標的完成階段,中國國鐵集團此番出台鐵路規劃綱要正是接棒之舉。

更多中國鐵路圖片,請點擊高清圖集瀏覽:

+3

一個國家大力發展鐵路事業,其背後有經濟、社會、軍事等諸多因素的考慮,軌道交通產業的帶動效應顯著,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芮澤就曾公開表示,中國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其影響遠遠超過鐵路行業本身,也帶來了城市發展模式的改變、旅遊業的增長以及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

中國的鐵路建設計劃已然跟這個國家雄心勃勃的經濟發展計劃結合到了一起。2019年中國鐵路建設總投入8,000多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中國媒體《證券日報》2019年12月30日的報道顯示,2019年12月份以來,中國國家發改委集中批覆了一批基建項目,涉及資金超2,700億元人民幣,較多集中在軌道交通、高鐵、機場等領域。

光鮮的背後,中國鐵路欠債5萬多億也是一個客觀事實的存在。但是,中國大舉舉債於鐵路建設,不能簡單的用盈虧來衡量其得失,因為有時社會效益超過了盈虧本身。鐵路路網的建設除了縮短了地域間的距離,在顯著改善人們出行條件的同時,還可能帶動沿線經濟增長和相關產業結構升級,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落後地區的生活,並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中國鐵路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已在全面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已實現自主可控,高鐵技術日新月異,重載智能貨運亦獲多項突破,智慧鐵路也在加快實現之中。

隨着北斗衛星導航技術、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中國正在研發的新型列控系統可將列車追蹤間隔由目前的最短3分鐘縮短到2分鐘左右,提高線路運輸能力30%以上,還將增加列車主動環境感知、安全態勢自動評估等智能技術,實現列車的智能駕駛。

新的鐵路建設規劃綱要顯示,中國鐵路部門意在打造世界一流的鐵路設施網絡,主要運輸經濟指標保持世界領先,主要經營效益指標位居世界前列,中國也有意成為全球鐵路科技創新高地,亦希望中國鐵路走出去的產業鏈和價值鏈逐漸向中高端聚集。

與此同時,對中共來說,在連通性改善帶來的廣泛經濟社會效益與財務可行性之間如何進行恰當的平衡,或許是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