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深圳男因微信被封號跳樓身亡 中國網絡審查下的悲劇

撰文:孫瀾
出版:更新:

8月25日,深圳一市民反映自己21歲弟弟因微信被封號影響做生意,多次申訴無果從騰訊公司墜樓身亡。其哥哥表示,由於弟弟想問清楚原因,但是微信一直是機器人回覆,「搞得非常煩,去了騰訊又找不到人」,目前騰訊出於人道主義給了15萬人民幣。
深圳警方給出的答覆是,其弟弟在網上涉及色情聊天被封號。涉事中國互聯網公司騰訊一內部人士表示,其弟涉違規被封幾日後可解禁。警方已介入調查。

2020年8月25日,一男子因微信賬號被封,從騰訊公司用戶接待中心墜樓身亡。(VCG)

從法律角度講,社交網絡媒體平台對於上述男子的死亡,可能不需要承擔法律後果,但一條鮮活生命的殞歿,無論如何都是一個悲劇,值得各個層面進行反思。悲劇發生的背後,中國嚴格的網絡審查制度下,一些社交網絡平台矯枉過正的自我審查,也再次引發思考。

有關網絡審查,中國的自媒體可以說深受其苦,特別是偏時政內容的自媒體。因為,很多時候他們不明白,自己所發的文章,到底觸及了哪條紅線或哪些敏感詞,就輕則被刪稿,重則被封號。而社交網絡媒體平台給出的理由千篇一律——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內容。至於具體違法哪一條國家法律,哪一條國家法規,往往語焉不詳,雲裏霧裏。

所謂自媒體,即指那些在微信、微博及其他中國社交網絡上發佈文章或視頻的人所運營的媒體內容,這些人希望讀者閲讀並轉發他們的文章,並以此獲得點擊與粉絲。之前在中國網絡上火爆的自媒體人咪蒙的賬號,就因為爭議文章「內容違規」遭全網封殺;而更多不知名的自媒體賬號被封殺,則鮮少有人知曉,自然也不會給出理由。

大多數情況是,很多自媒體賬號突然就停止更新或者無法訪問。

中國網絡上火爆的自媒體人咪蒙的賬號,就因為「內容違規」遭全網封殺蒙。(VCG)

以上述男子為例,警方給出的答覆是該男子因「涉及色情聊天被封號」,這個封號理由原本足夠充分。相信,如果微信在封號的同時,給出封號的理由、時限,以及暢通的申訴渠道,這個男子可能不會走上極端。但問題恰恰在於,無論是出於「店大欺客」的傲慢,還是其他方面「不足為外人道」的因素,這些社交媒體平台處理手法往往簡單粗暴,一禁(封)了之。

可能,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這麼做具體是基於哪條法律法規,更多的是基於網絡內容審查人員風險意識之下的主觀判斷。這樣操作的不止騰訊一家,其他諸如微博等平台皆是如此。

而這背後是中國嚴格網絡審查制度——一些社交網絡平台經常會出現在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網信辦的通報之中,這讓很多互聯網平台在網絡審查時都小心翼翼、草木皆兵,甚至不惜「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這對於很多自媒體,甚至如上述被封號者這樣的普通個人用戶來說,往往很難接受,但通常也只能默默的被迫接受現實。畢竟,因遭封號而訴諸於極端,並不會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面對官方禁令和捉摸不透的「紅線」,「強烈的求生欲」讓這些社交網絡平台不惜以矯枉過正的方式自我審查,以求不觸碰法律和監管部門的紅線。

這樣的情形不單單發生在網絡社交媒體平台層面,一些影片網站,甚至地方電視台的綜藝節目,出於審查和「傳播正能量」,對特定歌曲的字幕進行修改或者打碼。手法之粗糙,比如,《我還年輕》歌詞中,「給我一支煙」被改為「給我一隻眼」,令人哭笑不得。有人盤點對歌詞字幕修改的邏輯:只要涉及暴力、性和負面情緒與反叛精神的歌詞,無論程度如何主旨是什麼,均被替代刪改。有聲音指,這樣的做法無異於是在侮辱公眾的智商。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中國領導人對典出《老子》的名句青睞有加。無論是中國官方網絡的審查,還是各社交網絡以及媒體平台的自我審查,也應該「事作於細」,走出網絡(媒體)監管和審查粗糙和矯枉過正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