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自封「世界一流」的中國高校 並未贏得美譽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近日,中國多所知名高校興起了一股「浮誇風」。9月18日,清華大學召開校內會議一致評定「清華大學全面、高質量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其他多所高校也有類似動向,如中國人民大學自稱「整體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稱「具備了世界一流大學的主要特徵」。

這些自我評定在中國輿論場裏引發熱議,更有許多人稱其是自吹自擂的浮誇風,與20世紀50年代「大躍進」時期地方爭相上報「高產衛星」的做法頗有相似之處。

而諸多高校在評定自身與「世界一流」指標距離時的謹慎措詞有着細微差別和高下之分,又很容易令人聯想起「文革」時期對當時中國領導人毛澤東、林彪和周恩來的三個不同的祝福口號,毛澤東被祝福「萬壽無疆」,林彪被祝福「身體健康」,周恩來則被祝福「比較健康」。

北京清華大學。(資料圖片)

作為中國頂級高校的清華大學,吸引了最多的輿論火力。相比之下,北京大學自稱「全面實現了『雙一流』建設近期目標」顯得謙虛了一些,而四川大學僅稱「辦學水平和辦學能力有了顯著提高,探索了一條在西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道路,但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差距明顯」,則務實了不少。

教育部在9月24日回應相關問題時的表態被認為相對中肯。其發言人續梅表示,「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和世界一流大學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要實現到本世紀中葉一流的大學、一流的學科,不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要進入世界前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還有很艱鉅的任務,所以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

教育部發言人續梅指內地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距離世界一流仍有差距,「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教育部網站)

「雙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簡稱。201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聯合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文件,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的目標。

清華大學是中國國內大學裏排名數一數二的高校,如果尚且不能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其他高校就更沒有底氣位列其中,而中國政府所設定目標便將難以達成。就此來說,清華大學在2020年「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許本就板上釘釘,只是其自我評定的做法難避自誇之嫌,缺乏說服力,引來外界批評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雙一流」高校的名額,可能與中國政府的財政經費投入掛鈎。那麼,各高校「花式自誇」,其實也是一場「金錢之爭」。

如果中國計劃在2020年確認一些高校進入「世界一流行列」,理應由一個高校之外的權威機構,經過全面、系統和明確的調查研究之後,才可以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也能夠避免各個高校各說各話。

當然,中國高校也不必妄自菲薄,其整體實力在近幾年的提高尤其引人注目。根據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的前200名中,中國大陸也有7所上榜,更有5所進入了前100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被視為最均衡且綜合的全球排名,以13項單獨的績效指標涵蓋了研究型大學的全部核心活動:教學、研究、知識轉移和國際視野。其首席知識官菲爾·巴蒂(Phil Baty)表示,「我們已經連續多年觀察到亞洲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中的上升,但今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中國大陸挑戰了西方大學在排名頂端的傳統優勢地位,首次有高校進入了前20名。並且在前100名中的院校數量增加了一倍。」

進入前20名的那所中國高校,正是清華大學。不過,中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了清華大學的一個弱項稱,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清華大學已超過耶魯大學。但是,清華大學所招留學生質量,與耶魯大學還有不小差距。

對於高校而言,與其計較「世界一流大學」的名號,不如腳踏實地、聚精會神地培養高質量人才、提高科研水平。而中國教育系統也當對高校有更公允有效的監管,依據各高校的實際狀況將經費精準投入,避免不必要的虛名和利益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