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勢】台灣的外交「知美派」

撰文:鄭文翔
出版:更新:

2016年以來,由於民進黨與中共「互不信任」,致使馬英九時代構築而成的兩岸和平交流終不復見。由於雙方無法正式來往,因此民進黨政府轉而將重心全然放在美國之上。
恰好特朗普(Donald Trump)當上了美國總統,適逢中美科技與貿易戰日益酣熱,中美結構性矛盾迅速升級,讓美國樂得把台灣吸納進來,充當其與大陸抗衡的灘頭堡。在這方面,台灣的「知美派」也出力不少。

特朗普上台後美台關係似乎急速升温。(AP)

此消彼漲的藍綠「知美派」

當前,台灣外交圈的當紅炸子雞,就屬曾在陳水扁時代擔任首位民進黨籍駐美代表的現任外交部長吳釗燮、以及甫就任駐美代表的蕭美琴為首等「知美派」官員,他們和陳菊、鄭文燦等民進黨本土政治人物不同,缺少從本土崛起的經歷與低層情懷,側重於通過對美外交建構來達成包含「台獨」、強化台灣自主性等政治理想與目的。

重要的是,這批人不但在美國獲得了人脈與關係,長期浸淫在對美關係中也符合蔡英文這個具有英美留學經驗國際法博士的偏好。具體來看,近些年台灣透過各種渠道金援了數家美國重要智庫,並希望經由這樣的方式促進台美友好、並敦促美方提出友台政策。

蕭美琴甫成為台灣首位女性駐美代表。(Facebook@蕭美琴)

包括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CAP〉、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和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等智庫,都是民進黨政府細心「打點」的對象;而對美國重要政治人物的經營,也是民進黨政府的「重點」。

當然,現任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其周邊的智囊顧問、甚至常針砭時事的馬英九,也多出身自美國教育體系,或也稱得上知美派。在台灣,因為台美之間的歷史原因,「知(親)美」是個相當普遍的政治現象。然而,近年來,國民黨在對美關係經營上不若以往。最近兩次的總統大選中,洪秀柱與韓國瑜不約而同未有赴美訪問,或許就可略知一二。

又或者是自認太熟悉美國、老一輩外交人員都是國民黨的「禁臠」,該黨自2016年後取消了「駐美代表處」;反而是民進黨自2013年起就設置駐美代表處迄今,甚至還由美籍的彭光理(Michael Fonte)擔任主任。

江啟臣上任之初曾說要重啟國民黨的駐美代表處,但迄今仍未實現。(中央社)

因此,過去外界多會認為藍營的知美派較多,但如今國民黨的對美關係經營卻不如民進黨般重視,甚至江啟臣欲重啟的駐美代表處依舊「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知日派」的衰落

當然,台灣親美不言可喻,但台日關係也牽動着台灣在區域間的生存與發展。

李登輝時的對日關係,除了本身在日據時期成長的經歷外,他自己就是最大的「知日派」。他曾表示自己在22歲前都是個「日本人」,再加上其崇尚的「武士道」精神,也折服了眾多日本人與政治人物,包括前首相森喜朗、安倍晉三、麻生太郎,前後任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小池百合子等人,都與李登輝關係密切。

李登輝生前與日本政壇關係密切。(Reuters)

當時的台灣駐日代表,基本上對日本局勢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除了蔣家第三代的蔣孝武外,許水德、林金莖、莊銘耀的人生與職涯都和日本有程度不一的聯繫,這段期間台日也重啟斷交後就斷航的「台北大阪」航線,日本也重新恢復對台灣旅客的72小時過境免簽證,1999年9月,日本再進一步放寬對台灣觀光客赴日多次簽證之規定。

再到陳水扁主政期間,其任內的駐日代表分別是與台獨勢力關係密切的羅福全與許世楷,兩人與日本的友善關係成為陳水扁與日方交涉的重要利器;到了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的駐日代表馮寄台與沈斯淳,兩人與日本淵源不深,馮氏雖幼時在日本生活過,也在外交系統服務,但從未與對日關係上沾上邊。沈氏就任之初,更連一句日文都不會說,無怪乎當時政壇傳言馬英九不重視「台日關係」。

事後來看,不黯日文或對日關係不深,並不影響專業外交人員的工作能力,加上當時亞東關係協會會長李嘉進堪稱國民黨少見的知日派,這段期間台日仍簽署了漁業合作協議等重要項目。

然而,2016年迄今,雖然蔡英文派任的駐日代表是曾任行政院長、還在京都大學拿到學位的謝長廷,台日關係協會(由亞東關係協會改名)會長也由知日的邱義仁出任,但近年來非但台日漁業協議協商停滯不前,雙方的「經濟夥伴協議」(EPA)也受阻,核食問題亦困擾蔡政府至今。表面上的「台日友好」,實則充滿荊棘,只想憑「私誼」強化台日關係,看來是踢到大大的鐵板。

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上任至今惹出許多爭議。(Facebook@謝長廷)

眾所皆知,蔡英文力推「新南向政策」,外交特考還因此新開了越南文等語言組別;但這使原本員額就不多的日語組更受壓縮。多年來,外交部對日人才面臨嚴重的青黃不接現象,甚至得從部內其他語系專長者尋求尚能知曉日語的人員進行再培訓,加上升遷機會少,使官僚系統的「知日派」大幅減少。

反觀中國大陸,雖與日本一直有着既競爭關係,但正因如此,包括現任外交部長王毅、前部長唐家璇等人都是「知日派」,這就是因為大陸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而台灣只在意表面「務虛」的台日友好,「得不到實益」,連人才培訓都做不好,再加上中日力量對比以及日本對大陸的牽制能力下降,台灣知日派政治人物的時代早已悄然過去。

無論知美知日 卻都愈來愈不懂北京

歸根結柢,縱使台灣仍存在着「知美派」與「知日派」,但對台灣來說,兩岸關係才是重中之重。可惜的是,「知中派」如今可說被消耗殆盡。民進黨政府內部的知中派本就稀少,從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與其嫡系副主委邱垂正歷經20年仍在位就可知。在現今的反中抗中氛圍下,即便他們有着豐富學識,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台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是民進黨內少數的知中派,但在台灣反中氛圍高漲下無太多表現機會。(楊家鑫/多維新聞)

另外,國民黨過去自豪是最了解中共的台灣政黨,卻因2020年大選的慘敗,「與中國大陸太親近」被視為敗選主因,使黨內檢討聲四起、更數度欲拋棄「九二共識」、兩岸路線甚至趨近民進黨的抵抗路線。

那麼,究竟中南海是怎麼想的?這或許可從一些蛛絲馬迹看見端倪。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台辦旗下的微信公眾號「海研智庫」連續發了7則「九二共識」問答,不管是做給民進黨還是國民黨看,都表明了「九二共識」在當前仍是處理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也希望台灣各黨派能夠看懂北京的意思,「回歸正途」,共同處理好兩岸關係。

但是,無論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的「知日派」或「知美派」,其根本性問題在於沒有一個官員及其背後的政治人物可有效解決台灣的民生經濟問題。從一例一休、健保費調漲、勞資爭議、新南向顆粒無收等,都導致了無人可得到民眾的廣泛信任,也無人能在社會陷入民粹時有能力和手腕進行矯正。既然無力解決民生,因此政客們只能加強力道在兩岸、統獨問題上進行算計,藉以迎合民粹,引導民意。

2017年時,台灣各勞團抗議民進黨政府的一例一休修法。(多維新聞)

曾幾何時,賴清德、林佳龍、鄭文燦等人都說台灣要「親中愛台」、「知中愛台」、「和中愛台」,如今,卻都變成了「反中愛台」護衛隊。而對民進黨政治人物而言,從知日到知美的變化,更折射出被中國改變的世界格局以及台灣的主體性確實。之前,當日本為東亞「領頭雁」時,台灣寄望於通過強化台日關係以平衡大陸,如今,在中國超越日本後,台灣已經只能通過強化與美國的關係來平衡大陸。

當前台海局勢詭譎不安,此刻更應強化對知中、知美與知日派人才的妥慎運用;但若台灣仍被脱韁野馬似的民粹綁架,則後果只會令人堪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