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區域化走向國際化.二】提升亞洲本土貨幣地位

撰文:古美儀
出版:更新:

前文提到本月亞太區十五國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可以從培養外國投資者對人民幣實際需求,以及增加人民幣大宗商品計價交易的兩大方向,推動人民幣周邊化、區域化再走進國際化。從國際關係層面入手,RCEP對中日兩國別具歷史意義,皆因是中國和日本「第一次」達成雙邊關稅減免安排。亞太區兩大經濟體進一步加大經濟與貿易合作,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是帶來機遇,抑或是互相競爭呢? 《香港01》訪問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透視亞洲本土貨幣國際化的未來走向。

貿易開放聯動金融業開放

RCEP將令十五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規模大增,張明認為有助在培養外國投資者對人民幣實際需求,以及增加人民幣大宗商品計價交易的兩大方向之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而下一階段,理應是金融產業的合作發展。

雖然今次RCEP是以經貿為主的協議,而不是以金融業為主的協議,不過張明認為亞太國家下一個階段的合作,理應是透過擴大雙邊貿易量刺激金融業合作,將貿易開放與金融業開放聯動起來。而未來中國自然可以和日本進一步探討金融業的合作,特別是提高兩國本土貨幣在跨境貿易的使用。

中日關係近年急速回温,中日領導人有望實現互訪。(VCG)

雙邊本幣互換 減低依賴美元

他坦然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幣國際化是和日元國際化存在競爭,不過競爭與合作可以並存,與其停留在競爭的角度,不如用雙邊的角度分析。其實兩國都應該鼓勵企業多用亞洲本土貨幣作計價結算貨幣,既可以選擇用人民幣計價,亦可以用日元計價,因為減少對第三方貨幣美元的依賴,對雙方都有得益,至少可以令其中一方企業控制匯率風險,然後企業所得的外國資金,又可以透過兩國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使用。因此隨著兩國跨境交易規模迅速提高,一同推動雙邊貨幣發展方為正確的方向。

目前中日雙邊貿易額約3,150億美元,兩國已經訂立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規模為 2000 億元人民幣 / 34000 億日元,兩國進行貿易結算時,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或對方國家貨幣,不必再利用美元作為交易的中介貨幣。另外,人民銀行亦與日本銀行簽署了在日本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人行決定授權中國銀行東京分行擔任日本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有利中日企業和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至於中韓之間亦有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規模為 4000 億元人民幣 / 70萬億韓元。三國央行推出的合作措施,對於增加亞洲本土貨幣在跨國交易的使用量及流通量有莫大幫助。

習近平稱中方歡迎RCEP完成簽署,並將積極考慮加入CPTPP。圖為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及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11月15日以視訊方式參與RCEP簽署儀式。 (資料圖片)

鼓勵RCEP主權國發熊貓債

除了亞洲本土貨幣互換外,張明認為內地加強國內金融市場開放,亦是對人民幣國際化不可或缺的一步。他指出要增強境內境外人民幣互相循環的機制,將海外資金引進內地金融市場。舉例說可以進一步開放境內的發債融資市場,鼓勵RCEP主權國家及企業,到中國發熊貓債(即境外機構在中國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債券),此舉可以增加外企持有人民幣的誘因。而在吸引外企發熊貓債的領域上,香港可發揮其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