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大師」馬保國被批招搖撞騙 官方「打假」一石二鳥?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自詡「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的馬保國,今年5月與民間武術愛好者王慶民切磋的過程中快速被KO,再加上「不講武德」等經典語錄,令他成為內地網民的惡搞對象。官媒《人民日報》周六(28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
內地短片平台「嗶哩嗶哩」(B站)則於29日發出公告指:「自即日起將嚴格限制、審核、管理馬保國相關視頻內容。」

「不講武德」、「耗子尾汁」金句街知巷聞

馬保國之作為具爭議人物,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在2017年,他曾經約戰有「格鬥狂人」之稱的徐曉冬,但就被指於決鬥前一刻報警,致使比武一事告吹。馬保國本人否認之餘,並展示掌中「太極球」以證明其功力,還稱是相當於「高壓鍋上的通氣閥」,但就被醫生批評為「瞎吹」,懷疑所謂「太極球」就只是普通的神經纖維瘤。

重溫馬保國與王慶民比試過程(「武林門派」存在嗎 解密中國傳統武術的虛與實(上)):

+10

綜合其過往言行,馬保國以一代宗師自居,自稱以其中國武術擊敗海外格鬥高手,但其所上載過招影片的真實性存疑之外,他本人近年還曾試過被打得「口腫臉腫」,以及當眾在擂台上被50歲的王慶民於30秒內連續擊倒3次,昏迷了長達兩分鐘。

馬保國在每次「出事」之後,都有一番令人尷尬的辯解說詞,例如指控對手偷襲「不講武德」,繼而拋出一堆似是武俠小說招式的名詞,始終堅持以大師傅的形象活躍於公眾面前,指點針砭「武林」。有見及此,不難想像馬保國會成為網絡世界的惡搞對象,尤其是他還是位「金句王」,如「耗子尾汁」(「好自為之」的訛音)一語便廣為流傳。

B站:批評諷刺逐漸走向娛樂化

講輕的那一邊,馬保國所作所為已是敗壞國術聲譽,嚴重起上來更是官媒所指責的「招搖撞騙」,那為甚麼官方會選擇在此時才介入呢?這可以從B站的公告裡看出一點端倪。

【圖輯】馬保國最近成為內地網民的惡搞對象(狠批馬保國「譁眾取寵、招搖撞騙」 官媒:「審醜」傷害社會風氣):

+9

公告的內容表明,問題不在於用戶製作諷刺短片,更不在於批評馬保國本人,真正引發限流的關鍵在於:「我們發現有些商業機構,想利用馬保國現象的熱度,炒作並收割流量進行謀利,我們堅決反對這樣的價值觀和行為。」與官方口徑一致,B站針對的不是「作為個人的」馬保國,而是「作為傳媒現象的」馬保國:「對馬保國的批評諷刺逐漸走向娛樂化,價值觀被稀釋。」

甚麼是「遵循公序良俗」?甚麼是「正確的價值觀」?在娛樂文化領域,官方近年來都致力掌握話語權,避免被其口中的「資本」所帶偏帶歪,所以消極一面就有限制「宮鬥劇」的製作數量和形式,積極一面則指導製作「主旋律電影」,抗日和抗美援朝作品亦大批地應運而生,其間更吸收民間輿論意見,持續提升品質推陳出新。

是次「馬保國現象」雖則屬於比較消極的一面,但就反映同樣的官方思路:馬保國自取其辱成為「笑料」是一回事,但當笑話鬧得太過份太喧賓奪主,被官方判斷為失去警世勸喻的效用,甚至淪為純粹的商業炒作,在各式各樣的二次三次創作中翻炒再翻炒,為惡搞而惡搞,為無厘頭而無厘頭,這就是有違「公序良俗」的娛樂化現象了,官方於是乎要出手以維持正當風氣和正確品味。

2013年「天山武林大會」引發爭議,被譏諷為「角色扮演大賽」(【解讀.馬保國】中國武術的武俠情意結 神功 絕招與門派的營銷):

+2

「實戰是檢驗武術的唯一標準」?

認不認同管制尺度都好,這就是內地傳媒和娛樂產業的張力所在,下至普通用戶,上至電影巨企,都必須顧及到官方框架的既定空間和潛在延展,跟從摸索出來的規之餘,也要隨機應變地吸收官方正統原素,從中發揮創意,所謂「馬保國現象」則是一個「反面典型」,代表「舞弄」題材得過了頭時就會撞板碰釘子。

另一方面,武術一向是國粹之一,國民對此帶有深厚民族情意,所以更加令「馬保國現象」更為棘手,一方面是馬保國言行不當之地步,理應遭受廣大社會諷喻指責,以矯正業界浮誇歪風,但另一方面是馬保國連累國術,整個「武林」遭到「一竹篙打一船人」的惡搞待遇,批評者直言中國武術「中看不中打」,與海外實戰搏擊不能相比。這些過火言論確是既內容偏頗,又損害國術愛好者的感受以至民族情懷。

內地官方常將「打鐵還需自身硬」掛在嘴邊,國術中人也應該要理解這一點。中國武術的形象千差萬別,有武俠電影所引起的公眾想像,有專門養身健體的流派,有諳於實戰招數的格鬥者,重點在於各自要有相對清晰的劃界和定位,不能夠籠統地一概被歸納為「實戰是檢驗武術的唯一標準」,更不容許害群之馬利用民族情感和國術聲譽以誇大其詞譁眾取寵。

若果官方和業界不從這一方面下功夫,重塑國民眼中的中國武術,相信「馬保國現象」還是會層出不窮。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