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風波:台灣政客有小聰明 無大智慧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台灣高雄市長韓國瑜在上月訪問「港澳深廈」四地的行程中,先後見了香港特首、港澳中聯辦主任及大陸國台辦主任等。在韓國瑜拜會香港特首時,台灣媒體未有太大迴響,但到韓國瑜與中聯辦主任會面時,部分媒體隨即猛烈批評,至於上周一(3月25日)會晤國台辦主任後激起的負面聲浪之多,更不用多說。回歸到問題初始,台灣政治人物見中聯辦、國台辦的人,有犯法嗎?民進黨人過去也曾與中聯辦官員見面,更別說國台辦了,國民兩黨不少人,還有「白色力量」的台北市長柯文哲,都曾跟國台辦主任會面。現階段,韓國瑜見中聯辦主任並無違反台灣《港澳關係條例》;至於見國台辦,台灣陸委會稱要先了解情況,若有違法,會以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開罰。該法例規定,兩岸人民不得有「涉及政治性內容之合作行為」、「不得與大陸地區地方機關締結聯盟」等,但什麼是「政治性內容合作」?怎樣才算締結聯盟?這都是「視情況而定」,故在此次「韓國瑜風波」中討論法例,沒有多大意義。撰文:郭雪筠

3月22日,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右)於中聯辦內會見韓國瑜。(中聯辦網頁)(資料圖片)

善用人民情緒與社會盲點

今次「見國台辦」一事會被如此放大,因為對象是韓國瑜。換成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或民進黨的前副總統呂秀蓮等,根本不會有人在意。正因為是韓國瑜,正在台灣邦交國出訪的總統蔡英文才會隔海抨擊;正因為是韓國瑜,藍綠媒體才會為「賣不賣台」吵成一片。

台灣政客有小聰明,因為他們能善用人民的情緒與社會的盲點。

陸委會和蔡英文等批評的立足點,均是「韓國瑜此舉等於站到中共『一國兩制』那邊」。同一時間,美國在台協會(AIT)上周二(3月26日)在Facebook發文稱「如果您有興趣進一步了解香港目前的公民權和自由狀況,不妨查看一下美國國務院近期的報告」,蔡英文也在上周四(3月28日)過境夏威夷時與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的視訊對談中論及相關內容,種種政治動作背後的涵義不言而喻。

也就是說,除了在「賣不賣台」議題上攻擊韓國瑜之外,民進黨聰明地將自己與「美國隊」綁在一起,與跑到「中國隊」那裏的韓國瑜與國民黨形成對比。此舉等同在台灣社會塑造一種過於簡單的「二分法則」:美國和中國,台灣只能選一邊,選民進黨就是「選美國」,選國民黨(或韓國瑜)就是「選中國」。

韓國瑜出訪期間,正在南太平洋訪問的台灣總統蔡英文批評韓到訪中聯辦。圖為蔡英文品嚐帕勞當地風味餐。(中央社)

只知塑造對立 不懂會遭反噬

但現實中,沒有一個台灣政治人物能只「選美國」或「選中國」,馬英九若只「選中國」,根本不會當八年台灣總統;蔡英文只「選美國」,結果在兩年多後的地方選舉慘敗,更出現連任危機。台灣在意識形態上親美,經濟民生卻依賴中國大陸;在口號上喊挺美,實際利益又得看中國,這讓民進黨政府近年愈來愈尷尬,反之,人民愈來愈追求務實。

生活不是喊口號或作夢,每天面對的都是現實問題,現實,是韓國瑜今天能站穩腳跟的原因,也是台灣執政者氣虛所在。

台灣政客有小聰明、無大智慧,因為他們知道利用人民的情緒撈選票,卻不知塑造對立的結果,就是自己很快會被人民的情緒反噬。

批評韓國瑜甚至開罰很易,難的是如何拉回數十億元新台幣的農漁產品訂單、如何解決讓台灣人苦悶二十年的經濟民生問題;把韓國瑜「中國化」很易,難的是如果選上了,如何面對現實中的國際困境;在台灣社會塑造「中國隊VS美國隊」很易,難的是如何能在政治上平衡中美之餘,在經濟上獲實際利益。一個韓國瑜,就可看到台灣政治最根本的問題。

「韓國瑜風波」背後是2020年台灣大選,2020年台灣大選背後是中美在台灣又一次較量。中美雙方各自有期望的人選,但雙方同樣不會太在意誰當選──反正不管怎樣,手握籌碼的大國都可以找到自己有利的點。只期望台灣人民對於自身現實與國際局勢,也有同樣的覺悟。

上文刊載自第156期《香港01》周報(2019年4月1日)《韓國瑜風波:台灣政客有小聰明 無大智慧》。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