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全面暫停服務 專家披露與中國北斗核心差距

撰文:蘇廷磊
出版:更新:

日前,四大全球導航系統之一的伽利略,陷入全面暫停服務狀態,引起廣泛關注。有內地專家指,北斗系統擁有稱為「星間鏈路」的技術,因此不容易出現全系統暫停服務的情況。

伽利略系統示意圖。(網絡圖片)

當地時間7月11日(上星期四)22時45分,歐洲GNSS服務中心發佈公吿,稱伽利略系統所有衛星「服務降級」,導航信號可能不可用,正在儘快修復。而就在7月14日(星期日)凌晨4時15分,歐洲GNSS服務中心再次發佈公吿,宣布「用戶服務中斷」。

據觀察者網7月15日(星期一)報道,自1978年美國發射第一顆GPS衛星以來,人類對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建設已經超過40年,形成了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中國北斗和歐洲伽利略四大系統。

報道稱,從7月10日(上星期三)開始,由中國建設運行的國際GNSS監測評估系統(iGMAS)就已經記錄到伽利略系統的信號異常。從7月10日和11日的衛星工作狀態圖中發現,伽利略系統中的所有衛星都出現了步調一致的「掉線」,初步判斷問題出在地面系統。

資料顯示,iGMAS是全球第一個涵蓋四大導航系統的監測平台,也是中國第一個在聯合國框架下發起並主導的科學工程。iGMAS的跟蹤站遍布全球,包括8個國內站、14個海外站,甚至在北極的黃河站和南極的中山站也設有跟蹤站,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對四大導航系統的信號進行接收測量,對數據質量進行評估。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伽利略」的死對頭——中國「北斗」導航系統卻在此時「補刀」。7月12日,中國官方消息稱,經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核實,在軌運行的34顆「北斗」衛星運行良好,狀態穩定,正常提供導航服務。

北斗全系統暫停服務機會低

據悉,中國曾耗巨資加入「伽利略」研發,但後來被迫退出。中國因此決心加速開發「北斗」,並趁「伽利略」組網緩慢之機,連續發射多顆衞星,從後者搶走PRS頻段。

科研工作者石豪分析稱,想要北斗出現這種全系統暫停服務的情況,還是有點困難的,這都源於一項北斗擁有,GPS也有,GLONASS都有,就伽利略沒有的技術——星間鏈路。星間鏈路是指用於衛星之間通信的鏈路,通過星間鏈路可以實現衛星之間的信息傳輸和交換。

(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