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迎來關鍵轉折 進博會成為中國經濟現代化樣本

撰文:安震
出版:更新:

上周二至周日(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後,旋即赴上海考察,出席進博會發表主旨演講。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工業需求疲軟、貿易摩擦不斷的情況下,中國需要推動「第二次」改革開放,對沖經濟下行壓力,進博會正成為「更高水平開放」的突破口和風向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今年全球實際經濟增長率可能降至3.0%。受貿易摩擦影響,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降至2008至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

上周六(11月9日),從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進出口數據就可以看出,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裏,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何種困難。以美元計價,中國10月份出口同比下降0.9%,預估為負3.9%;進口同比負增長6.4%,預估為負7.8%。以人民幣計價,中國10月份出口同比增長2.1%,預估為負增長1.4%;進口同比下降3.5%,預估為負5.4%。

市場分析認為,儘管高基數效應消退、中美關係出現回暖迹象,10月中國進出口同比降幅明顯收窄,普遍好於市場預期,但未來外貿數據仍不能掉以輕心。

「老生常談」堅持開放

如何度過難關?從剛結束的四中全會和中共高層的表態可以一窺究竟。相比四中全會公報中高屋建瓴地提到「中國之治」等宏大的政治表述,習近平在進博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再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愈開愈大」,則更加貼近實際。

具體而言,中國更高水平的開放將在五個方面重點布局。一是繼續擴大市場開放,活躍國內市場,進一步降低關稅和制度性成本,擴大對各國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進口;二是繼續完善開放格局,鼓勵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帶動區域發展;三是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對外開放的同時加快改革步伐,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放寬外資市場准入,繼續縮減負面清單,完善投資促進和保護、信息報告等制度;四是繼續深化多雙邊合作,同更多國家簽訂更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五是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同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197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堅持改革開放在中國似乎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對比首屆進博會,習近平宣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本屆進博會上公布的改革和開放措施顯得「新意不足」。

但「別和我說沒錢,自己去想辦法」,「政策已經給你了,怎麼幹是你的事」……這種中央政府的潛台詞,從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到現在依然如此。中央政府政策引導,地方政府在試點細化改革中摸索前進,總結成功經驗後大範圍推廣的模式已經相當成熟。因此,近期伴隨着習近平進博會的「開放宣言」,各類政策密集出台,言外之意無非是:制度保障和政策優惠已經陸續就位,督促地方政府發揮主觀能動性,「擼起袖子加油幹」。

習近平在進博會巡館的過程中獲贈一件波衫。贈送人為意大利外長迪馬約(Luigi Di Maio),他正率團來華出席進博會。 (央視新聞)

外資成最大贏家

上周一(11月4日),也就是進博會開幕前一天,《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個成員國在泰國曼谷舉行的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完成了全部文本談判及實質上所有市場准入談判,確定將於2020年簽署正式協定。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會議時表示,這標誌着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RCEP協議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現在世界範圍內的市場分工體系、產業鏈都遭到了人為破壞,貿易摩擦也給全球貿易帶來了不確定性因素,RCEP的重大突破不僅有利於產業鏈的修復,也將給世界經濟復蘇帶來新的活力,是對逆全球化思維的當頭棒喝。

上周四(11月7日),中國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取消外資金融機構入華市場准入條件、經營年限、總資產要求持股比例限制,豐富市場供給,增強市場活力。《意見》同時要求,各地方政府保障內外資車企生產新能源汽車享受同等市場准入待遇。這等於向外界宣布,中國的相關產業已經逐漸成熟,不懼怕與國際機構正面交鋒,相比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邊保護邊開放」的產業政策,改革開放迎來又一次關鍵轉折。

這是近三年來,中國國務院印發的專門針對外資的第四個文件,這一系列文件不僅僅是中國吸引外資、擴大開放的自身需要。數據顯示,外資企業以中國企業總量不到3%的數量提供了十分之一的城鎮就業,貢獻了五分之一的稅收收入,四分之一的工業總產值,近一半的進出口。

外資深入參與中國實體經濟發展,上海進博會成為眾多外資企業搶佔中國市場的前沿陣地。(資料圖片)

投桃報李 外資「押寶」中國

事實上,外資不僅深入參與中國實體經濟發展,資本市場中也不乏他們的身影。中國央行公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三季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A股境內股票、債券資產規模分別達17,685.54億元(人民幣,下同)和21,840.75億元,合計持有規模39,526.29億元,已連續四個月攀升,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底持倉增幅分別達53.56%、27.60%

不僅在股票市場,中央結算公司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外資已連續十一個月增持中國債券。截至10月底,境外機構託管債券規模達18,061.30億元,當月新增115.85億元。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0月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業務運行情況顯示,截至今年10月,共有2,345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與去年同期相比,這一數字顯著增長。

此前外資流入中國的一大顧慮在於擔心人民幣會大幅貶值。然而,人民幣匯率「破7」後趨於穩定,消減了境外資金流入的顧慮,外資增持中國債券的規模也在9月大幅回升。今年9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淨買入債券1,108億元,環比大增58.51%。

外資之所以青睞中國,自然不單單因為中國持續的政策鬆綁。放眼世界,今年美國聯儲局三次減息,導致美元指數疲軟,市場對於美國經濟走向衰退的疑慮並未消除;歐洲方面,德國作為經濟火車頭失速,工業需求不振;英國脫歐問題懸而未決;日本和韓國之間的貿易戰讓本就脆弱的經濟雪上加霜。

相比之下,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十四億人口的巨大市場空間也讓中國經濟有更強的能力承載經濟波動。

而隨着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中國經濟和消費結構也隨之改變,中國正從一個出口大國、世界工廠,轉變為進口大國和龐大的消費市場。對於外資企業而言,中國不僅是全球產業布局的競爭者,也是消費升級的需求方,更是低迷經濟環境下的避風港。

因此,上海進博會成為眾多外資企業搶佔中國市場的前沿陣地。官方數據顯示,本屆進博會共有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1,000家企業是首次參展。全部企業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超過250家。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中美貿易摩擦持續,但本屆進博會美國企業參展數量達192家,較去年增長18%;參展面積達4.75萬平方米,與去年相比明顯增加,位居各參展國之首。

此次進博會總展覽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平均展覽面積達到93平方米,比首屆進博會增加兩成以上。眾多參展商所帶來的豐富產品,吸引了更多的客流。據不完全統計,本屆進博會前三日單日客流量均超過首屆,上周三(11月6日),22.7萬人次單日客流量更是創下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落成以來的最高紀錄。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第二屆進博會期間訪華,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當代國際秩序的重要轉折點。。(資料圖片)

據悉,首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達578.3億美元,組委會稱,預計未來十五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如此巨大的進口「蛋糕」,無疑對全球企業都有吸引力。

本次進博會帶隊參展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致辭中說:「中國通過切實行動表明將繼續實行開放政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當代國際秩序的重要轉折點。」

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孤立主義甚囂塵上。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塑造者,中國更加需要在國際秩序中樹立良好榜樣。

上文刊載於第18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1月11日)《改革開放迎來關鍵轉折 進博會成為中國經濟現代化樣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