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書店】瑞典表明「不會屈服」 對華強硬原因何在?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11月15日,瑞典筆會頒發圖霍夫斯基獎(Tucholsky Prize)予銅鑼灣書店股東桂民海,表彰其為言論自由發聲。中國則指桂民海在華涉及一宗醉駕致死案,緩刑期間潛逃,並涉嫌從事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和情報,危害國家安全,故此目前仍被羈押。
儘管如此,瑞典文化大臣林德(Amanda Lind)未有理會中方反對,主持當天的頒獎儀式。事後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表示,此舉給兩國關係帶來嚴重負面影響,中方一定會採取對策,「我們走著瞧」(wait and see)。

瑞典對華反感佔比達7成

中國是瑞典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但其政府卻忽略中方反應,原因之一是龐大民意支持。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調查,在受訪瑞典人當中,一年間好感度佔比急挫17%,反感度則高達70%,為歐洲國家之最。

銅鑼灣書店東主、瑞典籍的桂民海。(資料圖片)

瑞典首相勒文(Stefan Lofven)便表明:「這個國家永遠不會屈服於這類威脅。我們在瑞典擁有言論自由,這是關鍵時刻。」至於「關鍵時刻」何來,2015年銅鑼灣書店事件是個遠因,當時瑞典公民桂民海在泰國失蹤,並無出境紀錄,其後卻現身中國「投案自首」。

大概對瑞典民眾而言,銅鑼灣書店號稱出版中共高層「秘聞」,所涉人物又是華裔,距離感較遠,幾年來反應未算甚大,真正反感大爆發實際源於一宗中國遊客糾紛。

爆發典型「人民外交」風波

去年有中國遊客赴瑞典旅遊,聲稱被旅館趕出門外,申訴無效後再被警察押走並遺棄在墳場。旅館則稱,涉事遊客訂錯日子並拒絕離開,唯有報警求助,而警方押解地點附近有教堂和地鐵站,可供留宿交通。這宗常見的糾紛霎時間鬧上外交層次,中國官方和官媒連日炮轟瑞典,要求調查交代。

其後瑞典電視台播出宣傳短片,諷刺中國遊客隨地大便,又指中國人都是種族主義者,引起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發表聲明譴責,批評該片是對中國的「惡毒侮辱」,內容「突破人類道德底線、挑戰人類良知」。

上述三宗中外衝突其實都很典型,一方認為是種族歧視和「辱華」,另一方則認為是言論自由和公民質素問題,最近美國NBA涉港風波也屬於這一類「人民外交」風波。一般而言,個別事件掀動輿論情緒,事件失去曝光率後情緒平息,可是中瑞交惡卻似乎到達另一層次。

竟牽涉中美貿易戰?

在國際舞台上,瑞典之類「中等國家」遇上大國反彈,多數會「趨吉避凶」和「大事化小」,不過近來這趨勢卻有轉變跡象。今年初,瑞典駐華大使被指私自安排中方人員接觸桂民海之女,後遭瑞典外交部撤銷其職務,並展開內部調查;該部同時公布重新審視對華政策,揚言會更致力於宣傳民主和人權。

+1

另一邊廂,隨著中美在5G建設上激烈交鋒,中瑞兩國電訊設備業也競爭加劇。有外媒於10月報道,有美國官員憂慮中國華為佔領導地位,建議華府轉而支持瑞典愛立信和芬蘭諾基亞以作抗衡。此前於4月,中方對愛立信啟動反壟斷調查,矛頭直指其手上大量專利,以及對中方企業所收取的天價費用。

由此可見,中瑞交惡始於各宗偶發事件,呈現常見的價值觀差異,然而箇中新增「結構因素」,對內涉及干政指控,對外則呼應中美貿易戰。瑞典於此並非孤例,加拿大和澳洲似乎都發現,經貿往來也要取決於政治信任,藉此判斷誰是值得信賴和分配利益的生意夥伴,而這種取態與中美的大國操盤原則其實異曲同工。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