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法案】特朗普屢「加牌」施壓 中美貿易協議「觸礁」?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美國白宮周三(27日)宣布,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已正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特朗普發表聲明稱,簽署法案是出於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香港人民的尊重,期望實施法案後,中國和香港的領袖和代表將能夠友好解決彼此之間的分歧,為所有人帶來長期的和平與繁榮。

經過多次反覆後,中美近日頻頻「放風」,聲稱「非常接近」達成首階段協議,如今特朗普簽署《人權法案》,未知會否令談判進程驟生變數。站在中方立場,香港事務是內政,因此美方不應以國內法干涉,更不應以此為貿易談判籌碼;另一邊廂,華府過去已多次「場外加牌」,添一張「香港牌」並非意外之事。

一直以來,美國發動關稅戰和啟動貿易談判,表面上是尋求縮少對華貿易逆差,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但從種種實際行動觀之,談判議程早就遠遠超過原定範圍,華府不斷增加手上籌碼,對華極限施壓。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片)

先後打出「華為牌」和「新疆牌」

第一張是「華為牌」。原本美國將華為歸類為「國安問題」,呼籲盟友聯手封殺,但到了今年5月,華府下令美企「斷供」華為,已索性表明可與貿易談判「一併處理」。事實是自此以後,美方以延長禁令寬限期為額外籌碼,企圖迫使中方作出更多讓步。

第二張是「新疆牌」。今年10月,28間中國官商機關一如華為,被列入美國的「實體名單」,包括視頻監控企業海康威視等8家科技企業。美方的理據是上述單位協助北京,妨害新疆維吾爾族和穆斯林的自由人權。此舉反映同一議題有許多面向,美方介入面有時是「人權」,有時可以是「經貿」,分途並進。

如果願意付出代價,美國還有其他「場外加牌」。10月底,美國民主及共和兩黨一批參議院議員,要求個別聯邦退休基金放棄追蹤MSCI中國指數,以免資金流入由中國政府控制的公司。《人權法案》主要贊助人、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更計劃提出兩黨法案,以確保退休基金不會變成中國的資金來源。

香港示威迄今僅為「消極因素」

必須注意的是,香港示威風波迄今仍是「消極因素」,尚未是華府主動打出的「加牌」。按此前情勢,美方不是要求北京改變對港政策,「積極」將香港經貿地位納入談判議程;實則華府設下「消極」條件,呼籲北京以「人道方式」處理香港示威,避免重演六四事件,否則中美之間「很難」達成協議。

美國參議員魯比奧。(資料圖片)

《人權法案》獲得兩院絕大多數贊成而通過,特朗普若然要否決,不一定能通過國會審議,反而自招麻煩,又若果任由法案自動10內生效,同樣會受對華軟弱的指控。況且法案由國會主動送上,「場外加牌」亦已是常態,白宮都不妨接收多一張從天而降的「香港牌」,備而不用都好。

《人權法案》一則針對「破壞香港基本自由和自治」的人士,擬定制裁機制,二則設定監督機制,檢視香港是否遵行美國的出口管制和聯合國的制裁決議,其中還觸及美方是否仍視香港為「獨立關稅區」。儘管如此,法案執行權主要在特朗普手上,他會否打「香港牌」仍是未知之數。

中國版「實體清單」有待出爐

中方強烈抗議是意料中事,但暫時未知道「反制」性質。

《香港經濟日報》認為中方有4招可用:「與美方談判貿易時,展示更強硬姿態」;「限制干涉香港事務的美國政治人物來港」;「把涉嫌干預香港的公司或個人列『不可靠實體清單』」;「在國際組織上抨擊美國人權狀況」。

另一方面,中方面對美國「額外加牌」,似乎採取「謀定而後動」的策略。美國所打「華為牌」屬全球攻勢,而「新疆牌」更涉主權問題,北京多次表示對等還擊,但中國版「實體清單」仍有待出爐。北京對上述施壓尚且未有大動作,那麼對於尚未啟動的《人權法案》條文,也可能會先評估觀察後再作決定。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