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嚴重衝擊餐飲業 兩岸三地企業如何共度時艱

撰文:張育銘
出版:更新:

據2月7日最新數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大陸累計確診31,161例,台灣已確診16例,而在香港則有26例。疫情直接衝擊到兩岸三地餐飲業。

以台北為例,記者實地走訪信義區內的熱門餐廳,卻發現在中午時段門可羅雀,多數人因為肺炎疫情「風聲鶴唳」,不敢出門用餐,就怕在不知不覺中被傳染。香港方面也同樣受到衝擊。此外,疫情對餐飲業的衝擊也表現在不知道疫情何時才算完全控制,因此餐飲業必然面臨生存的挑戰。

而大陸餐飲業的情況同樣不樂觀,疫情讓極度依賴客流量的連鎖餐飲企業收入大幅下滑,但它們仍要承擔高額的房租支出和人力成本。根據FT中文網的報道,《2019年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中,原材料、房租支出和人力成本是佔餐飲企業收入比例最高的三項成本,佔比分別達到41.3%、10.2%和22.4%。

而受疫情的影響,餐飲企業在停止營業的情況下,仍需要定期支付員工工資和門店租金等成本,造成了巨大的現金流壓力,大部分企業所面臨的資金壓力正是來源於這兩個方面。

以大陸知名火鍋店海底撈為例,據報道中顯示,每個月的員工成本大約為6.1億元(人民幣,下同),原材料成本8.2億元,不可撤銷的房屋租賃費用每月大約4630萬。扣除原材料成本,海底撈每個月面臨着大約7.1億元的支出。 而2019年6月海底撈帳面的現金為30億,極端情況下,海底撈砍掉所有非必要支出,帳面現金也僅夠4個月支出。眾所周知,海底撈由於是上市公司,因此資金較非上市的小微餐飲企業更為充裕,這更突顯餐飲業面臨的挑戰十分惡劣。報道中曾以海底撈在2017年未上市的情況來計算,則現金流只能支撐2個月。

2月5日傍晚,廣州番禺區祈福繽紛世界的餐飲店舖大門緊閉。(中新社)

不過,危機即是轉機,大陸餐飲業也不會坐以待斃,任憑疫情將公司滅頂。根據報道中顯示,綜合來說,大陸餐飲業可有五項因素措施。首先,業務模式創新,比如開展外賣或自提的業務。其次,短期人員和存貨的分流。再者,壓縮可變成本。此外,爭取減免房租。最後,尋求政府幫助。

以新增外賣業務來說,具體思維是降低外賣成本使其具有產業競爭力。其一是研發自營外賣小程序,降低平台抽傭成本,多利用自有的閒置人員進行配送,降低運力成本。其二是,優化菜單結構,對於毛利較低,製作複雜,不適合外賣的菜品,暫時停售,縮減單品數量,從而減少庫存投入。

大陸餐飲業勢必因疫情迎來挑戰,而其中有許多餐飲業不乏台灣和香港品牌,兩岸三地餐飲過去有很多互相參照的經驗,而在這次疫情的挑戰中,除了仰賴政府短期紓困之外,兩岸三地餐飲業的生存經驗交流十分值得鼓勵,也能刺激餐飲業重新探索新的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