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場:疫情之下奇文迭出 文風崩壞的地方喉舌

撰文:戴侖
出版:更新:

剛剛過去的2月13日,因為統計方式改變讓新冠病毒肺炎的單日確診人數刷出新高,一天之內湖北省委書記、武漢市委書記兩大職位換上了新任一把手,而同時刷新的,還有公眾對於中國大陸文宣系統的認知——因為三篇官方媒體的奇文。

「漢網」2月11日發佈的《「疫」流而上,何不多給武漢市長暖暖心》首先成為網絡「爆款」,文章的大意是:全中國的輿論都在譴責武漢市長,可有誰想過武漢市長的難?武漢早在去年12月就將疫情上報,不發佈信息疫情信息並非市長的責任,而且市長頂着壓力「封城」甚至願意「革職以謝天下」,你們怎麼就不能推己及人一下呢?怎麼就不能多一點理性,「當你們看到,那雙因為過度勞累而被淚水打濕雙眼的時,何不多給武漢市長暖暖心!」

國務院新聞辦1月22日就疫情召開新聞發佈會。(AP)

公開資料顯示,「漢網」是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及旗下長江日報、武漢晚報、武漢晨報等十餘家報刊在互聯網上的主要代表,可以理解為武漢當地一眾官媒的互聯網平台。因此「漢網」上的這篇文章,被很多網友譏諷為「甩鍋」、「本地媒體開始忠心護主了」。

其實這篇文章想要說的兩個核心觀點並不能說有錯:一是在疫情信息發佈太晚的問題上,武漢方面不一定是主要責任;二是武漢市長為「封城」承受了很大壓力。

道理不怕講不好,最怕講道理的姿勢太難看。文章以武漢市長周先旺視察督導高校宿舍改造為新冠肺炎定點醫療點為開頭,強行轉換到「市長太難了」的話題上,顯然是為了講理而講理,功利性已經太過明顯。行文中又出現了「筆者觀看直播聽到這句話時,再望向市長那雙疲憊的雙眼,眼神中透出的堅定,讓人動容」這樣的表述,恰如此前有記者寫出「書記和縣長眼裏的血絲織成了迎春的花卉」這樣的句子,吹捧之心表露無遺。接下來文章將市長與網上批評者對立起來,彷彿對周市長的批評會影響到武漢打贏防控疫情攻堅戰,並在最後得出「何不多給市長暖暖心」的結論。

大陸網友對於這樣的論調顯然不能買賬:「前兩天還剛剛悼念李文亮醫生,大談不同聲音的重要性,這麼快就又回到領導幹部『說不得』的狀態啦!」「原來全國人民都欠武漢市長一個道歉!」

武漢市長周先旺。(影片截圖)

應該說互聯網上難以消除的非理性情緒,會在對任何人、任何事進行評價的時候都存在變形和偏差,可有那麼多更為重要的議題等待報道時,武漢當地媒體卻急着為市長喊冤,不能不說是一種「正能量」的錯位——連娛樂明星「掙的錢當中一半是捱罵的錢」,地方官員如果連一些非議都承擔不了,不如掛印走人。

更何況,武漢市在疫情爆發初期也絕對不是一點失誤都沒有,中共中央黨校副教授強舸就曾撰文說到,即使疫情不能發佈,並不等於法律禁止地方政府或醫療機構在地方兩會期間發佈病例通報,更不意味着需要把疫情當作輿情來處理,查封可能的傳染源海鮮市場、取消大型聚集活動(如武漢百步亭社區春節前的萬家宴活動)也並不需要啟動疫情響應。武漢本地媒體在疫情遠沒有到論獎懲之時,就迫不及待的要為市長「暖暖心」,是輿論監督的失焦。

換個角度說,這幾篇文章倒是為國際媒體提供了「彈藥」:可以「自由發揮」創作「武漢市長不甘當替罪羊」、「挑戰北京」之類的內容,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了「高級黑」。

日本團體贈送給醫療的物資包裝寫上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網絡圖片)

武漢媒體令人瞠目結舌的操作還在後面。2月12日,作為武漢市委機關黨報的《長江日報》,發表《相比「風月同天」,我更想聽到「武漢加油」》,將這一波奇文激起的爭議推向高潮。

這篇文章的背景,是日本一些城市向中國各地捐贈醫療物資時,在物資箱上貼上古詩詞,例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崎嶇路,長情在」,「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等。這種別具温情而又清新雋永的為武漢加油的方式,被很多中國網友熱議並讚歎「好有文化」。當然,這其中免不了一些人將事情進一步引申,認為「中國加油」「武漢加油」這樣口號比較「低級」,中國的官方媒體相比日本「沒文化」。在內媒《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看來,這「就是一些帶節奏的帖子」,也有很多評論者認為網友不過是需要一個發泄情緒的渠道。

但《長江日報》顯然不這麼看,一定要將「武漢加油」與「風月同天」分出個高下來。文章中寫道,越簡單的詞越有力量,「加油」聲中可以聽到「14億顆心靈碰撞的聲音」,那些看似沒有「文化底藴」的詞彙,「卻有着讓中國社會各個階層醍醐灌頂的力量」。

2月11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3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中新社)

這篇文章最為神奇的地方在於,結尾部分突然引用了「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殘忍的」,然後說出那句從文章開頭就一直想說但憋着沒說的「相比『風月同天』,我更想聽到『武漢加油』」。面對令人不知所云的邏輯,有網友直言:「我的高考語文成績是假的嗎?」

網友們對於「風月同天」與「武漢加油」的議論,本是語言文化層面的問題。中國大陸知名自媒體人「六神磊磊」表示,「風月同天」是雅語,「武漢加油」是俗語,兩種語言地位平等,「都能通向文學的至高殿堂,都能通向人類表達的極高境界」。「風月同天」代替不了「武漢加油」,高喊「武漢加油」也一點不丟人。網友們普遍存在的「慚愧」情緒在於,今天中國民眾的語言文字素養普遍偏低,「俗」的部分沒問題,但因為「肚子裏沒貨」而大多失去了「雅」的能力,所以猛然看到「風月同天」、「明月何曾是兩鄉」的時候才會被「含蓄之中的磅礴,雋永之中的深刻,滄桑感和時代感的交疊,恰到好處的分寸感,無以倫比的穿透力」所擊中,更因為說出古漢語詩句的是鄰國日本,而放大了這種情緒。

可《長江日報》卻硬是擺出一副「凡是『不正之風』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的戰鬥姿態,非要論證「武漢加油」比「風月同天」更好、更高級,而且極其不恰當地扯上「奧斯維辛」,自以為批判得鏗鏘有力,實際上不僅「產生自黑的效果」,更給人以網友所說「長江日報,其器小哉」的觀感。

武漢雷神山醫院,醫護人員為患者鼓勁加油。(中新社)

網絡世界裏將「風月同天」與「武漢加油」對立起來本就是「跑偏了」,文章作者卻煞有介事的要在一個錯誤的邏輯漩渦裏得出一個相反的結論,「註定了批判文章同樣會走向荒誕」。所以胡錫進認為這篇奇文的出現是一個「教訓」,「現在網上就是有一些不滿,這些情緒是有實際源頭的,對它們總體上需要尊重、安撫,而不是一見到被這種情緒頂上去的帖子就立刻引經據典地與之論戰。」

此外,同樣「翻車」的還有《武漢晚報》,其於2月12日刊載的《流產10天后,武漢90後女護士重回一線:總有人要拿起刀槍上戰場》屬於是媒體的老問題:將畸形的奉獻觀當作「好人好事」來宣傳。也正因為是老問題,才尤為讓人難以接受——21世紀都進入第三個十年了,但在疫情這樣的重大社會危機事件面前,依然有媒體「搞不清前方需要什麼」。

文章中的護士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個人選擇,但未必適合被媒體包裝成「正能量案例」。從1月20日開始,武漢、湖北乃至中國很多地方的醫護人員、基層官員與警察,在連續奮戰之後身體已逼近極限,這些為全社會組成「防線」的群體不能再承受更多「向前衝」的加碼,他們需要的不是廉價的同情、空洞的口號,更不是無聊的吹捧,而是發自內心的「理解」與「共情」。

武漢「90後」護士黃杉,懷孕九個月仍然回到醫院工作。(微博)

這正是為什麼大陸學者易中天表示,把「流產護士堅守崗位」當作樣板來宣傳,「那才是真正的吃人血饅頭」。

正所謂「疫情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中國大陸一些地方媒體「風骨與專業性的缺失」,甚至連「最起碼的謙遜也沒有了」。而縱觀武漢媒體這三篇奇文背後呈現出的某種相關性,可以發現「吃人血饅頭」的人往往也是「馬屁精」,「每到國難當頭,他們就會不甘寂寞地跳出來舞文弄墨,標準動作則有兩個:一是把喪事辦成喜事,二是吹捧領導人」。

所以《人民日報》在2018年7月發表的「三評浮誇自大文風」系列文章,如今看來不僅沒有過時,而是正當其時。「為文有為文的格調,言論有言論的底線」,面對「文章不會寫了嗎」的詰問,武漢當地官媒有必要對照「提倡短實新,反對假大空」的要求,來檢視自身是否達到了及格線,畢竟「文風無小事」,「文風不端照見心態不正」。

習近平在2月3日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會上談到疫情期間的宣傳工作時曾強調,要注重發揮「正能量」。但作為地方官媒,將迂腐甚至「泯滅人性」當做「正能量」,是對正能量最大的侮辱。尤其是當前「抗疫」之戰進入最為關鍵的時期,媒體最需要的是「多點理解,少吹牛皮。守住底線,不唱高調。」一些自媒體評論者提出的希冀,也是媒體應該做到的本分:「你們的鏡頭,不要總是對着領導人,我們也不希望看到諸如此類:打着紅旗在疫區合影留念;站在病床前放聲歌唱;跟在領導人後面滿臉堆笑。那隻會讓人產生不當聯想。請關注底層,請關注一線,請關注疫情!包括那些連數字都算不上的冤魂!」

要學會「說人話」,先要能「懂人心」。對於大陸官媒來說,這很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