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疫情中國湧動的思潮:新時代國家主義者與小粉紅

撰文:余一竹
出版:更新:

方方日記,英文版名Wuhan Diary,由中國武漢女作家方方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了中國疫情中武漢封城後的故事。2020年1月25日起,方方在中國的網絡新浪微博上每天撰寫「方方日記」,記錄她本人在疫情中的所聞所感,共持續到3月25日,一共60篇。方方日記自發表之初,國內便對它爭議不斷,但主流仍是以支持為主,認為她書寫了封城期間武漢人的心聲。
而2020年4月8日,消息爆出方方日記的英文與德文版將分別由美國哈珀克林斯出版社(Harper Collins)和德國霍夫曼坎普出版社( Hoffmann und Campe)在近期發行,目前已在亞馬遜網站上開始預售。消息一出立即在中國網上激起了巨大爭議和輿論分裂,大批方方曾經的支持者亦開始反對方方,甚至有不少人指責她「背叛者」、「抹黑國家形象」。

為何方方日記在前後期遭遇如此巨大的反轉?方方究竟該不該在國外出版這部在人們看來記錄了中國地方政府在疫情初期「罪證」的作品?言論自由究竟和國家利益是否衝突,知識分子在個人與國家之間是否存在張力?圍繞方方日記及其出版,在中國社會掀起了許久未曾有過的爭議,體制內的開明知識分子、極左派、傳統自由派、新時代國家主義者、小粉紅……幾乎所有思想傾向的觀點都隨之噴湧而出,一時間綻放出中國社會的複雜思潮。

方方和《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早前在微博進行「罵戰」,方方指胡錫進「暴露投機者嘴臉」,胡錫進則稱方方不能容忍批評。(資料圖片)

新時代國家主義派

這派人士往往以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為上,但不同於極端的民族主義者那般偏執,而是相對理性、開放,只不過考慮問題是傾向於站在國家角度,以體制內的維護者和建設者為己任,在對政府保持建設性批評的同時,傾向理解體制的合理性,在國際政治中儘可能捍衛國家利益。

這種立場的人《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可算代表。胡錫進在疫情早期如同方方一樣對中國地方政府的官僚主義和失職瀆職進行批評,在方方日記發表之初,儘管對其中一些觀點和悲觀色調不認同,但他依然支持方方的寫作自由,認為在武漢最困難的時候,「方方日記」戳到了集體心理的痛處,這個國家應當接受每一個時期「方方們」的存在,他們不是這個國家政治主題的分岔者,他們就是每一個時期大幕布上都少不了的一種顏色。儘管胡錫進認為光明是今日中國的主色調,也是這次抗疫中的主色調,但他依然主張,把「方方日記現象」也納入進來,讓它成為這個時代旋律的一個音符。當然,這也是一種體制內的開明立場對不同意見的包容。

但當方方日記以「Wuhan Diary」(武漢日記)之名在美國、德國出版,尤其是起初外文版封面和序言遭到改動,被出版方宣傳為,這是「對一個威權國家中監禁生活的獨特審視」,便引起了胡錫進的公開批評。胡錫進稱,方方作為武漢封城中的一個符號,應儘量多地保持建設性承擔一份責任,此時美國正因本國疫情蔓延向中國「甩鍋」,一些精英人士甚至要求向中國索賠,而方方卻在今天的這個時間點上出版,「的確帶來了對公眾的一份刺痛」。

對於《方方日記》所引發的爭議,胡錫進表示,一直主張中國社會要包容方方的寫作,社會應有各種不同的聲音。但他也稱,「這也需要是你面對互聯網上尖鋭批評者時應有的胸懷。」(微博@胡錫進)

胡錫進的看法代表了相當部分國家主義者的想法,他們認為方方日記在此時出版到國外,並以那種凸顯「中共強權色彩」的包裝形式,無疑很有可能成為西方政客操縱的政治工具。方方日記的內容也起到了「佐證」了他們政治企圖的第一手材料。他們批評方方太過任性,有虧於民族大義。

小粉紅

這個群體是在近十年來不斷成長壯大的年輕世代。他們成長於21世紀中國高速崛起的時代,中國的成就培養了他們樸素的愛國之情,以及對體制的情感認同。儘管他們也對社會不公持以批評建議,甚至時常有所抱怨,但由於他們沒有太多歷史的負擔,總體相信國家未來前途光明。

對體制的認同和愛國之情,使得他們既不像極左和極端民族主義那樣政治立場先行,卻也不像傳統的自由派那樣對體制充滿挑剔和指責,也與方方這一代經歷過文革、看多了國家陰暗面傳統的體制內知識分子有所隔閡。

因此,他們對方方日記中對體制的批評持有一種疏離和質疑。比如他們批評方方的日記「偏頗而且只暴露武漢的陰暗面,忽視當地民眾的努力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持」,「永遠只談社會的黑暗面,至於千千萬萬中國人為此做出了多少努力,她是看不到的」。他們諷刺方方亂扣極左帽子的做法,「賣國就是獨立思考,愛國就是極左」。

圍繞方方日記,中國社會展開規模宏大的爭論,呈現出紛繁複雜的思想圖譜,從體制內的批評者,到體制內的辯護者、國家主義者、自由派,到老牌的極左和極端民族主義者,再到新興的小粉紅,這場爭論像一場多年未曾有過的大浪潮,將所有的中國社會思潮席捲進來,掀起這段新冠肺炎疫情歷史的思想大辯論。

爭論的大幕已經拉開,儘管不同思潮之間充滿了分歧和隔閡,但也不乏對話和共識,而不同聲音的對話和交流,是一個社會走向多元開放的開始。方方日記引起的辯論儘管已漸漸平息,但中國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對話,還遠遠沒有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