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北京之後深圳官媒表態:不宜一哄而上發展地攤經濟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地攤經濟」可以保就業後,內地多個城市紛紛出台政策支持小販「擺攤」,一時之間湧現「地攤生意」熱潮。
不過,央視、《人民日報》、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等中央及地方官媒卻先後發文,指地攤經濟「升温不能發燒」,或稱「北京代表國家形象,不適合搞地攤經濟」,呼籲「降温」地攤經濟。
周一(8日),深圳市委機關報《深圳特區報》亦刊文稱,發展「地攤經濟」要因地制宜,而深圳是「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不宜一哄而上。

▼ 圖輯|在內地遍地開花的「地攤經濟」

+5

《深圳特區報》文章先指,發展「地攤經濟」,可能一定程度上創造就業崗位,但它不是一劑萬能藥方,發展「地攤經濟」要因地制宜,因城而異。

文中提出兩點解釋,一是要考慮城市定位,稱中國城市建設規模巨大,發展速度一日千里,但同時也帶來城市面貌、產業結構趨同,文化地域特色喪失的「千城一面」問題,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一些地方盲目跟風、一哄而上。因此,「地攤經濟」是否適合一個城市,要根據這個城市的定位和發展目標來作出判斷和選擇。而對於深圳這類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而言,顯然不宜一哄而上發展「地攤經濟」。

文章指,對深圳這類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而言,顯然不宜一哄而上發展「地攤經濟」。(中新社)

二是考慮精細治理。文章稱,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管理城市既要善於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又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伴隨「地攤經濟」而來的環境衛生、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各方面高度重視。

文章結尾道,對各地而言,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顯然需要「咬定青山不放鬆」,而是否發展「地攤經濟」,則並非一道必答判斷題,而是一道補充選擇題。

北京自6月6日啟動「北京消費季」,至「十一」黃金周後結束。(新華社)

北京推「北京消費季」刺激經濟

《北京日報》6日刊發的評論文章指出,「地攤經濟」是否適合一個城市,要由這個城市的定位做出判斷和選擇。北京是國家首都,必須注重保持城市應有的秩序,不應也不能發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不利於營造和諧宜居環境的經濟業態。

不過,雖然北京官媒發聲為「地攤經濟」降溫,但當地亦有制定疫情後刺激消費措施。據介紹,北京自6月6日啟動「北京消費季」,至「十一」黃金周後結束,將發放122億人民幣消費券,覆蓋餐飲、購物、文化、旅遊、休閒、娛樂、教育、體育、健身、出行等領域,推動北京各行業復商復市,採取「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全民參與」的模式,目前已經梳理形成400餘項重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