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獲獎作品遭質疑造假 全國青少年科創大賽:成立調查組核查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近日有多項得獎作品被指造假,其中有小六學生憑藉一篇對結直腸癌(大腸癌)基因療法的研究報告獲獎,該研究被指達到碩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名小六學生根本不可能完成。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員會秘書處15日(周三)表示,對於相關質疑,組委會秘書處已成立專項調查工作組進行核查。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近日有多項得獎作品被指造假,圖為該大賽的頒獎現場情況。(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員會秘書處在該大賽官網發文稱,近日,關於質疑大賽個別獲獎作品的網絡報道引發社會關注。對此,組委會秘書處高度重視,已成立專項調查工作組進行核查,責成並督導相關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單位,對有關情況進行全面、認真核查。

前述聲明稱,如發現違反大賽規則問題,將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該聲明又稱,組委會秘書處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大賽評審規則與程序,強化監管機制,更好引導和規範青少年參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陳同學研究大腸癌獲得三等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截圖)
+1

據早前報道,雲南昆明一名小六學生憑藉一篇對結直腸癌(大腸癌)基因療法的研究報告,在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斬獲三等獎,但隨即被懷疑是造假,涉事的雲南省科協表示已成立調查組調查。

根據該小六學生的實驗記錄,指導老師曾帶其前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院的研究員楊翠萍和陳勇彬討論上述研究。有網民發現,陳勇彬和楊翠萍其實就是陳同學的父母。巧合的是,楊翠萍在2016年獲批的《C10orf67在低氧適應及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除了研究的癌症種類不同外,與該小六學生的項目無甚區別。

2018的得獎作品也被指與一篇碩士論文內容部分重合(點圖放大):

此外,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高中組2018年一項一等獎作品,也被指與陸軍軍醫大學2018年的一篇碩士論文內容部分重合。涉事獲獎項目的唯一研究成員是當時重慶市第一中學校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彭某珊,來自重慶代表隊,該項目名字是《二氫楊梅素調節肝臟脂代謝及細胞外基質生成的作用研究》。

涉事碩士論文是陸軍軍醫大學張玉的《AMPK/Smad信號通路在二氫楊梅素抑制肝星狀細胞活化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丁香園」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稱,該篇碩士論文有跟前述獲獎項目多張一模一樣的數據圖片。

根據資料,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一年一度全國規模最大的科學比賽,每年均於內地不同城市舉行,旨在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