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美3年制裁約300間中企 一文了解這些企業緣何「中槍」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國防部上周五(28日)宣布,認定包括建築巨頭中國交建集團在內的11間中企為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為美國出台新一輪制裁鋪路。
事實上,美國對中國企業的制裁愈來愈頻繁,自2018年以來,已先後公布10個批次制裁名單,涉及301間中企、關聯企業或政府機關。當中以科技企業為主,尤其是華為相關企業為數眾多。本文帶你了解美國制裁的企業有哪些特點,以及選擇針對這些實體的動機。

近日,多間中國企業因幫助解放軍修建南海人工島而遭到美方制裁。(資料圖片)

幫助軍方修建南海人工島

2020年8月2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將24間中國企業列入制裁名單,限制其獲取美國技術,原因是這些企業「幫助中國軍方在南海修建人工島」。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表示:「美國、中國的鄰國以及國際社會指責中國對南海的主權主張,以及為中國軍方修建人工島。今天被指定的這些實體在人工島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必須被追究責任。」

這24間企業包括中國交建集團旗下的數間工程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旗下兩個研究所,以及多間涉及電子通訊技術的中國企業。對此,中國官媒《參考消息》發文表示,美國眼裏的「證據」,「換個角度看,不就是對這些參與人工島建設的中國企業的最好肯定嗎?」

科企「影響國安和外交利益」

回顧2018年8月1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在當年首次正式以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44間中國企業(8個實體和36個附屬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正式開始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當中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及關聯機構為大宗,同時受影響的還有中國航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

及至2019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為由,將華為及其68間非美國關聯企業列入其「實體清單」,並表示今後如果沒有美國政府批准,華為將無法向美國企業購買元器件。

2019年5月,華為公司在海外的多間分支機構遭到美國制裁。(VCG)

2019年6月21日,美國商務部將5間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稱它們參與旨在違背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動,構成國家安全關切,因此禁止美國供應商採購這5間中國實體的部件。這5間公司分別是中科曙光、天津海光、成都海光集成電路、成都海光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和無錫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都屬於電子科技企業。

同年8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企開展新一輪制裁,目標直指核電行業,將中廣核集團及其關聯公司共4間公司加入實體清單。8月19日,美國商務部又宣布將把華為購買美國產品的臨時通用許可證再次延長90日,截止期限約為11月19日。同時新增46間與華為有關聯的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被指參與侵犯新疆人權活動

不到兩個月後的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將28間中國的機構和公司列入了美國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原因包括涉嫌侵犯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人權,以及參與或有能力對美國政府的海外政策利益相左。這些企業包括大華技術、海康威視、科大訊飛、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以及新疆多個地區(自治州、市)的公安局。

直到今年5月23日,美國商務部再宣布將33間中國科技公司及機構補充入上述出口管制名單,當中包括中國公安部法醫研究所、奇虎360、哈爾濱工業大學等。7月20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宣布,因為新疆人權問題,將11間中國企業列入到實體清單,這11間公司將無法購買美國原創商品和技術,當中包括多間紡織印染和假髮公司,以及華大基因在新疆和北京的兩間分公司。

追擊華為在全球分支機構

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進一步升級對華為及其在「實體清單」上的非美國分支機構使用美國技術和軟件在國內外生產的產品的限制。此外,美國還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或地區的38間華為分支機構加入實體清單,對所有受出口管理條例(EAR)約束的項目都規定了許可證要求。

這次新限制有兩點被認為是對華為的「終極殺招」,包括新出台的修正案將禁止華為購買基於美國軟件或技術來開發或生產的零件、組件或設備,除非獲得美國的許可證,以及當實體清單上的華為及其子公司充當「買方、中間收貨人、最終收貨人或最終用戶」時,涉及商務出口管制管轄範圍內的項目的任何交易,均需要許可證。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