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華為】中紀委機關報:斷供華為或成中國晶片產業涅槃開端

撰文:施予
出版:更新:

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新禁令正式生效。在此之後,台積電、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主要元器件廠商將不再供應晶片給華為。
中紀委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9月16日發表了題為《華為晶片斷供 「卡脖子」倒逼攻堅》的評論文章稱,美國此舉倒逼中國科技攻堅,或是中國晶片產業涅槃的開端。

文章指,正是由於沒有獨立的晶片製造,華為才顯得如此的被動。文章稱,中國在設計、製造晶片方面仍較落後。文章指,設計電子晶片必需的軟體EDA則被3家美國公司Synopsys、Cadence、Mentor高度壟斷,這3家公司共計壟斷95%以上的中國晶片設計市場;此外,在晶片製造環節,荷蘭ASML公司在全球光刻機市場佔據了霸主地位,其生產的EUV光刻機的鏡頭幾乎由德國的蔡司壟斷,雷射技術則又在美國Cymer手中。

8月19日,福建福州,華為舉辦的「2020創新數據基礎設施峰會•福建」活動上,展示區工作人員展示華為研發的AI芯片。(中新社)

文章說,中國很早就意識到了半導體產業的巨大潛力,投入資源建立了初級的半導體產業,然而,由於晶片製造相關的基礎科研能力不足,制程從微米深入納米後,中國無法跟上世界頂尖企業的發展步伐,缺少足夠的市場競爭力,差距逐漸拉大。

文章稱,晶片這一劫數,渡得過是「機」,過不了則「危」。文章又引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表示:「曾經,我們在很多方面,希望能夠用更省事的辦法解決問題,所謂『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實踐證明,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中國晶片技術和產業的『短板』最終還是需要中國人踏實創新來解決。」他表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華為事件是全民的「警醒劑」,有積極的一面。

倪光南稱,目前中國的短板主要是晶片、作業系統、工業軟體以及大型基礎軟體方面;如果能夠整合國內資源,利用好人才和市場優勢,突破這些短板並不會需要很長時間。

文章又回顧了習近平9月11日在北京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習近平當時指出中國在工業方面,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在科技創新領域被卡了脖子,或者受制於人,或者受制於我們自己的技術短板」。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網絡圖片)

文章引述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所長石謙研究員稱,習近平關於很多「卡脖子」技術根源問題的論斷十分深刻,並指如今中國為在國際競爭合作中佔據主動地位,必須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文章又指,8月4日,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強調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據央視財經8月19日援引國務院發佈的相關資料顯示,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而2019年我國晶片自給率僅為30%左右。

此外,文章還提及,中國企業也加大對半導體的研發投入,如中芯國際5月15日發佈公告稱,旗下14納米及以下產能平台中芯南方將獲得注資,註冊資本由35億美元增加至65億美元;阿里通過收購兩家晶片企業和投資五家晶片企業進軍晶片領域。

文章說,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文章最後強調,眼下中國晶片產業正在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一仗的勝負,要放在十年乃至更長時間來評估;對於華為來說,這毫無疑問是痛苦而艱難的時刻,但這或許也將成為華為,乃至整個中國晶片產業涅槃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