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日產合併釋重要信號 傳統汽車業轉型不再是選項|方保僑

撰文:方保僑
出版:更新:

隨著電動車技術的迅速崛起,特斯拉 (Tesla)和其他新興車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對傳統車廠的地位構成了重大威脅。日本兩大汽車巨頭: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近日傳出正考慮合併,預計另一日本汽車製造商三菱汽車(Mitsubishi)也將加入其中,旨在共同應對這場汽車業的技術革命,引起汽車行業對未來走向的深思。

特斯拉作為電動車市場的領導者,憑藉其創新技術和卓越的品牌營銷,改變了消費者對汽車的期望,不僅成功將電動車帶入主流市場,更在自動駕駛、軟件升級等領域建立了全新的行業標準。相比之下,傳統車廠雖然擁有悠久的歷史和雄厚的資本,但卻在電動車技術轉型的競賽中相對緩慢。

過去十年,日產在電動車市場上的表現曾一度領先,推出了全球銷量領先的電動車型 Leaf。但隨着競爭加劇,日產卻未能持續創新,逐漸被後來者追趕。而本田則以混合動力技術聞名,但在純電動車市場的佈局亦明顯滯後。兩大車廠面臨的挑戰是在保持燃油車市場份額的同時,如何快速轉型以迎合未來的市場需求。

本田與日產考慮合併的背後,既是出於應對挑戰的需要,也是為了整合資源、實現規模效益。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過程中,資金和技術投入是極為龐大的。兩家公司若能攜手合作,資源共享,無疑可以提升技術開發的效率。合併還有助加強市場競爭力。本田和日產各自在全球市場上擁有不同的優勢和客戶基礎,日產在北美市場表現強勁,而本田在亞洲地區擁有深厚的影響力。透過合併,他們可以優化供應鏈,拓展市場覆蓋範圍,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

本田與

本田(Honda,左)和日產(Nissan,右)正打算合併經營。(Reuters)

併提議的消息,對全球汽車行業而言是一個重要的信號:轉型已經不再是一個選項,而是生存的必要條件。在這個電動化、智能化的時代,傳統車廠必須摒棄過去的成功經驗,積極變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技術創新是核心驅動力,無論是電池技術、自動駕駛,還是車內軟件和用戶體驗,汽車業的未來將圍繞科技展開競爭。傳統車廠需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同時尋求與科技公司合作,以縮小與新興車廠的差距。品牌重塑亦是關鍵,消費者對汽車的期待不再僅限於代步工具,而是希望其成為智能生活的一部分。傳統車廠需要重新思考品牌價值,從硬件製造商轉型為全方位的出行解決方案提供者。

合作與聯盟將成為新常態,正如本田與日產考慮合併,車廠之間的合作會越趨頻繁。這種合作不僅限於資本層面,更包括技術共享、供應鏈整合等多方面。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單打獨鬥的時代已成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攜手合作、共同迎接挑戰的新時代。

【財經專欄】技經四方方保僑

於資訊、通訊、科技及電子消費品市場工作超過二十年,引入過不少新科技產品,並創辦多個業界組職,及為多個非牟利機構擔任委員提供專業意見。現任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創會及榮譽會長、電子學習聯盟創辦人、世界資訊通訊與服務業聯盟董事、香港金融科技商會召集人、電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電訊規管事務咨詢委員會成員、運輸署智慧交通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樂施會董事會成員、香港小童群益會資訊科技委員會委員、香港紅十字會資訊科技委員會成員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