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創業板10年回顧 平安證券何以成為大贏家?

撰文:李文杰
出版:更新:

《21世紀經濟報道》今日報道,科創板帶給券商投行如火如荼的新業務時,深交所的創業板已經走過了整整十年。

為創業階段的中小成長型公司提供融資、上市服務資本平台的創業板來說,亦在這10年中成為不少非龍頭券商投行業務發力的落腳點。

保薦機構應承擔更多義務

業內人士認為,相比於中小企業上市潮為投行帶來的收入,創業板在制度安排上對於仲介機構的處罰力度仍然較輕,而在未來的註冊制試點中,保薦機構應當承擔更大的信義義務和責任。

平安證券作為創業板投行業務中的最大贏家,當時佔據了全市場份額的14%,成為當年投行市場中當之無愧的黑馬。創業板十年間IPO創收第一的平安證券,其收入的9成以上是創業板開市前三年內創造的。

「其實收入賺得多,主要和2010至2011年前後的IPO超募有關,當時超募的普遍存在給投行團隊帶來了超額收益。」平安證券內部人士坦言。

領先中信等大型券商

創業板彼時上市盛宴,也讓諸多非大型券商在這個領域位列前茅。統計顯示,繼平安證券之後,國信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三家券商分別以19.55億元(人民幣‧下同)、18.77億元和15.29億元的保薦承銷費用收入緊隨其後,而作為行業頭部投行的中信、中信建投卻排在這四家券商之後。

「股票類投行業務的總盤子上,通常都是中信、中信建投拿第一,但創業板上卻是相對的次一線或非一線券商佔據領先優勢。」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表示,「這一方面和這些券商不像龍頭機構有大專案資源有關,另一方面也和這些券商在成長類企業發力的既定戰略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