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內地數字貨幣試點全球領先

撰文:朱冠美
出版:更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貨幣和資本市場部門主管阿德里安(Tobias Adrian)日前表示,中國的經濟復甦領跑全球,同時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簡稱DCEP)的試點全球領先。

阿德里安認為,目前DCEP仍聚焦M0(流通中的現金),對銀行的衝擊很小。初期階段,DCEP將更關注在國內的應用,未來隨着更多國家開始試點央行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簡稱CBDC),數字貨幣的跨境使用和可兑換將會受到關注。

中國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並不能完全取代紙質人民幣。(視覺中國)

近期,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的推進有加速之勢,不乏一些主流央行一改早年保守的態度,加速推進關於CBDC的研究,中國更是率先進行了相關試點。深圳羅湖區較早前推出千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於10月11日預約結束,系统成功完成試點預約登記,參與預約申請的市民共計達191萬,這顯示數字人民幣在內地發展中的重要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與2008年金融危機後一樣,今年因疫情引發的「美元荒」震動全球市場,當前對於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討論又有升温之勢,發行DCEP也是關鍵的一環。DCEP具有跨境支付的優越性,這是否能夠促進人民幣國際化?DCEP應該聚焦國內還是跨境?

對此,阿德里安稱:「現在中國的試點項目主要關注國內的應用,我的理解是,中國央行的計劃仍是先聚焦國內,而跨境則涉及到貨幣完全可兌換的問題,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做更多工作,來實現數字貨幣的可兌換,國際層面還有很多協調工作要做。」

10月13日,IMF發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吿》(GFSR)提及,空前且及時的政策應對幫助維持信貸持續流向實體經濟,構築了通往經濟復甦的橋樑。然而,部分國家金融穩定問題有所加劇。企業為應對現金流短缺舉借了更多債務,當局則為支持經濟擴大了財政赤字,這使非金融企業部門和主權部門的脆弱性都有所上升,即企業、銀行、非銀金融機構、主權部門的風險互聯性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