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接龍二・66】京奧跑手・水中練到陸上 跑到北京奧運的選手

撰文:區嘉俊
出版:更新:

「跑手接龍」用接龍方式連結跑手,先是連結受訪者,繼而組隊參賽、成立跑步群組,再辦跑步活動。
每名「跑手接龍」受訪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記者整理訪問資料後,以受訪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
上期「屋宇跑手」温天立(Ivan)留給「京奧跑手」麥素寧(Tania)的話是:「 鐵人夫婦,延續奧運火炬手精神:薪火相傳。身體力行,散發運動正能量。」

温樹華(右)一句「點醒」麥素寧(中)。(受訪者提供)

父母都是運動員,我對運動又怎會陌生?小學2年級開始進行游泳訓練,直至初中成為香港代表隊成員也沒有改變。體育老師認為泳隊成員心肺耐力佳,所以叫我參加越野賽。沒所謂,反正每周有跑圈和體能訓練足夠應付,不妨一跑。後來老師認為我跑得不俗,還喚我參加校際田徑賽的800米和1500米賽跑,我亦有幸奪獎。

Tania曾站上香港馬拉松的頒獎台。(受訪者提供)

可是游了多年成績踏入樽頸,而且心比身更倦。中二那年參加第一屆「明日之星」三項鐵人計劃,誰料第一次踏單車出外就跌斷手。一朝被蛇咬,「兩」年怕草繩,直至中四那年在體院重遇鐵魂跑手温樹華教練,他說「之前炒過車,無理由成世唔再踏」。游水和跑步皆是強項的我終於被「點醒」,展開三項鐵人之路,直至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選手。

踏上北京奧運。(受訪者提供)

2002年開始三項鐵人訓練,2005年參加全運會,到2006年參加多哈亞運。數年間每天練習2至3課,訓練量很重,但早已習慣有規律訓練的我不難適應,跑進亞運會,更有夢想成真之感。可是,真正艱辛在亞運後才開始。

我在多哈亞運取得第6名,總教練Ruth Hunt認為有機會更上一層樓,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當時是2006年12月,爭取入場券就要在2007年1月1日開始參加多個計分賽和取得佳績。當時我在中文大學修讀心理系,這一科要閱讀很多書才能對內容有深入了解。如此消耗時間,實在沒有信心同時應付比賽、訓練和學業。Ruth Hunt卻說「試過不成功沒有壞處,總好過嘗試也沒有」

夢想成真,跑上北京奧運的賽事。(受訪者提供)

細心一想,我選擇在中文大學讀書,只因校址鄰近體院,有利訓練。奧運夢就在眼前,怎能不試?

最記得大學的「天地堂」,早上8時30分上第一堂,下午4時30分才上第二課堂。於是我就在上課前練水,8時離開泳池踏着單車到中大上課。到下課鐘聲響起,就是時候練單車。午飯過後,還可以休息一會才練跑。午課完結仍是黃昏,晚上就用來溫習功課。

復出後的京奧跑手。(受訪者提供)

就這樣過一年,忘了在飛機上睡了多少遍丶在外地賽了多少場,結果是成功跑上奧運舞台。比賽成績雖不理想,經歷卻是畢生難忘。2009年退役,以為就此告別鐵人生活。怎料在鐵人跑手Leanne鼓勵下,我在2016年重出江湖,還展開另一種跑步故事。那個故事,留待下一名接龍跑手告訴大家。

秉承「接龍」概念,跑手接龍將集合各路跑步手,並會定期舉行跑步活動,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連結起來!如果你也熱愛跑步,歡迎一齊來跑出生活平衡點!即加入跑手接龍Facebook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