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霧裏「單M連走」 大東山、鳳凰山後驚現最大伏位|Hikipedia

撰文:Kylie - Hikipedia 山上。山下
出版:更新:

自去年年底,我們展開了「香港五嶽」賽事挑戰。經歷過12月針草帽、1月九龍坑山及八仙嶺,原定於2月27日繼續第三場,大東山及鳳凰山的「單M連走」。當日早上6時起床時,發現窗外風雨綿綿,稍為商議後,決定延後一日,改於限期前的2月最後一天才出發,博次日天氣會有好轉,那料未出發先驚嚇!
(編按:本文為Hikipedia投稿,由《01體育》編輯)

何謂「單M連走」,立即按圖看簡介:

所謂「單M連走」,是一口氣走過大東山及鳳凰山的路線,在地圖剛好展現為一個M字。當中要接連走過海拔869米的大東山,和海拔934米的鳳凰山,總攀升超過1400米,絕不輕鬆。所以,選擇挑戰這個「大M」的人,或許是種「M屬性」的認證。

單M的標準路線,一定是由鳳凰徑二段登大東山。

由於已到月底,2月28日已經是這回合比賽的最後限期,我們見天色尚可,便立即乘坐早上7時的頭班船,由中環碼頭出發至梅窩。為此亦糾結良久,到底應早點起床好?還是多睡一會,乘8時的船?最後還是決定早點到梅窩吃個早餐再上路。

賽前上網搜尋資料時發現,所謂的「M路線」有不同版本。有人會沿黃龍坑郊遊徑登上大東山,亦有人取道白芒登山。我亦聽過前輩形容,單M的標準路線,應該是由梅窩出發,先完成鳳凰徑1至3段。大會的要求確立了這個版本,參加者需由梅窩作為起點,沿行人路(鳳凰徑一段)上,至南山接上鳳凰徑第二段登大東山。

大東山頂打卡是比賽要求。

或許是當天大霧繚繞,氣溫也較低,我們輕輕鬆鬆便登上大東山了!只是能見度不足10米,我們臨近山頂時一直要拿著手機,按GPS指引前進,以防走錯路。到達大東山頂的Check Point打卡後,便匆匆下山至伯公坳。卻因非常潮濕的關係,Avis在石面上摔了一跤,我回頭一看,幸好無甚大礙。

大東山霧裏前行:(按圖放大)

要不是天氣因素,整條路線其實非常清晰,不消一小時我們便從山頂下降至伯公坳,稍稍拉筋和補水便繼續路程。相比登大東山的路段,登鳳凰山的路線是「先苦後甜」,樓梯之間夾雜更多緩衝的小平路,攀升幅度亦較大東山為低。雖說大東山不及鳳凰山高,不過從梅窩出發乃由海拔0米登上869米,但從海拔325米的伯公坳,連接登上鳳凰山,卻只需多上攀600多米就能到頂,心理上反而輕鬆得多。

又到了鳳凰山頂,「打完大佬」明顯出現疲態了。

登鳳凰山初段,本來以為天氣好轉,終於守得雲開了吧。然走到半山,便開始迷霧一片,至山頂更是「十級風勢」,吹得人搖搖欲墜!我們又要趕緊在鳳凰山頂的第二個Check Point打卡後,立即匆忙下山。而且Avis下山時再次摔跤,嚇得我立即回頭,幸好看上去並無大礙,應該是行山杖卸力緩和了跌勢吧。

辛辛苦苦地到達心經簡林,便沿彌勒山郊遊徑走到昂坪360救援徑,原本還自我感覺良好,成功「打大佬」,還有剩餘體力,誰知道好戲在後頭。這次的經歷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雨後和潮濕的天氣,都千萬不要去昂坪360救援徑!

原來這裏才是路程的最大伏位。

雨天的救援徑,絕對幫助不了救援,反而成為「自殺式任務」!木頭砌成的棧道,經過年月腐蝕,在下雨天時濕滑得要命。即使部分木板有塗上防滑物料,新修葺的木板亦有防滑塗層,依然有起碼過半木板早已耗損,防滑性能可能只剩10%左右。就算我這次已選擇穿上防滑性能良好的Scott山鞋,也試過數次失去平衡,必須慢慢走,步步為營地下山。雨濕滑,體能消耗較預計更快更大。昂坪360救援徑作為熱門的山徑,數度前往,都遇上不少家庭一家大細同行,很多都只當成普通郊遊穿上普通波鞋,其實「暗藏殺機」。

雨後救援徑不太安全……(按圖放大)

再三提醒,想輕鬆行山的話,下雨天不要前往昂坪360救援徑!下雨天不要前往昂坪360救援徑!下雨天不要前往昂坪360救援徑!

幸好走到東涌的尾端,天氣甚好。克服艱苦,心情很好!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行山前先睇路線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立即訂閱01體育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行山及體壇資訊🏃🏾‍♀

🏃🏽‍♂同場加映:咖喱山行山攻略—大東山路線🏃🏾‍♀

濕疹人士適宜行山跑步,但要注意以下事項(按圖):

+1

盤點10大行山謊言,立即按圖:

+5

咖哩山向你推介行山裝備貼士,立即按圖:

+13

鳳凰觀日必備好幫手 凌晨出發「行大運」此刻無價

即興體驗港島4座「後山」 輕鬆呼吸新鮮空氣

兩個九十後女生,因愛上行山而發現生活其實不應只有工作;走過高山低谷,希望踏遍每一片山頭與道路,不追求成績,享受跑過城市的大街小巷。
IG:The Hikipedia@Kylie & A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