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平台「唔熟唔食」 人民日報狠批利用大數據「專劏熟客」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大家在網上消費,特別是訂酒店、機票等價格浮動的產品,應該都遇過短時間價格上升的經歷。《人民日報》今日發表文章,不點名直斥網終平台紛紛利用大數據「專劏熟客」。

直斥網上平台「店大欺客」 舊客服務縮水

《人民日報》今日刊登題為〈有效治理大數據「殺熟」行為〉的文章,開宗名義指出「殺熟」(即「專劏熟客」其實是「店大欺客」的表現。文章稱,這些公司「要麼是『體量大』,要麼是『架子大』,認為『用戶忠誠度』足夠高,該有的服務就開始縮水。」

劏熟客「是不少消費者曾經遭遇過的事實」

《人民日報》指出,近期網上旅遊、交通出行、網上票務、視頻網站、網上購物等網絡平台,紛紛被指可能利用大數據「殺熟」,即是買同樣的產品或服務,舊客付出金錢比新客多。

雖然這些平台表示:「價差可能由於日期、支付方式、供應商等的不同而導致」,亦有平台堅稱不允許價格歧視,但文章指出與消費者體驗並不一致,強調一些平台利用大數據「唔熟唔食」,「是不少消費者曾經遭遇過的事實」。

《人民日報》文章強調,網上平台利用大數據劏熟客,「是不少消費者曾經遭遇過的事實」。(視覺中國)

文章指出,買賣雙方好不容易互相了解、建立信任,更應該用心呵護。而利用大數據劏熟客,說明某些商家為了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有意「消費」消費者的忠誠度。

大數據差別化營略 用戶相當於被「算計」

《人民日報》表示,這些平台收集到用戶個人資料、購買行為等訊息,再推薦相應的產品、服務和定價,實行區別化的價格營銷策略。「說到底,用戶相當於被大數據算法給『算計』了,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正當合法權益也受到損害。」

舊客被劏後過檔對手 一時獲利得不償失

文章強調,如果消費者發覺「被劏」,很可能會轉投其他平台,由此平台劏熟客雖然可以獲得一時之利,但會失去一群舊客,付出代價遠比「殺熟」收益更高。

面對這些問題,文章建議監管部門應加強立法工作,堵住監管漏洞,提高違法成本。而平台亦應堅持「以用戶為核心」的互聯網思維,用更多優質服務吸引用戶。

攜程及滴滴 曾否認用大數據劏熟客

翻查資料,內地不時有網絡平台被指「殺熟」,但大多遭公司否認,例如滴滴出行在3月底否認利用大數據「殺熟」,公司官方微博稱「滴滴平台上不允許價格歧視。以前沒有,以後也永遠不會有」 。

而攜程官方微博在5月底回應網上質疑「酒店同房不同價」時,回應「網友看到的價差可能由於日期、支付方式、是否含早(早餐)、取消政策、不同供應商等原因導致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