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收購福斯】與其等狼人Iron Man化 不如睇X-Men亂入DC啦

撰文:林穎嵐
出版:更新:

近日電影圈鬧得最熱哄哄的新聞,相信是21世紀福斯有意將旗下電影製片廠、電視製作公司、天空電視台(Sky News)、FX電視台及國家地理頻道等售予迪士尼公司,估值200億至300億美元(約1,560至2,341億港元)。無論這宗交易涉及金額多少,作為影迷,我們關心的都是,若果交易成功,對兩家公司原本有連繫的超級英雄電影有何影響?

Marvel賣仔 迪士尼壟斷超英片市場 

眾所周知,漫威當年面對財困,於是將旗下的漫畫角色電影版權轉售予其他美國大型電影製作公司,當中包括落入21世紀福斯手的《神奇四俠》、《變種特攻》、《死侍》等系列人物,雖然漫威財困情況逐漸改善,但又未至於起死回生,面對迪士尼以高價42.4億美元收購,無論當年他們是否有意發展電影宇宙,資金仍然是他們最急切所需,所以迪士尼統領超級英雄電影,(在當年而言)似乎是無可厚非。

2008年的《鐵甲奇俠》票房大賣,促使迪士尼以高價收購Marvel。(《鐵甲奇俠》劇照)
《復仇者聯盟》系列集成了MCU一眾電影角色,就連雷神「被幽默化」。(《復仇者聯盟》系列劇照)

育成只求娛樂性豐富的觀眾

最知名的美漫創作公司Marvel落入迪士尼手,似乎注定了超英片市場將會迪士尼化。所謂「迪士尼化」,其實泛指多個最受歡迎的Marvel英雄片系列風格,如《鐵甲奇俠2》、《美國隊長》系列、《復仇者聯盟》系列及《銀河守護隊》等,每部作品都擁有blockbuster方程式,例如《鐵甲奇俠2》的加碼Sex Jokes、《復仇者》系列偶然有的黑色幽默,及每部作品都擁有的驚艷視覺效果等娛樂片元素。在漫畫電影宇宙計劃的第一階段(2008年至2012年)時,這些技倆仍不算是百分百票房保證,所以當迪士尼在2009年入主後,他們偶然還會試試其他風格,製作出《雷神奇俠》、《新變形俠醫》等沉鬱型作品。

《雷神》系列首兩集雖然被指沉悶,但勝在保留原著人物神髓。(《雷神奇俠2:黑暗世界》劇照)

《鐵甲奇俠》贏票房贏形象贏民心

不過,「迪士尼化」的電影作品主角,明顯在吸粉絲和叫座力方面優勝過雷神和變形俠醫,例如《鐵甲奇俠》奠定的風流花花公子形象,已足夠橫掃全球約24億美元票房,而且3集票房分佈上,迪士尼未入主的2008年首部作品,總票房為5.85億美元,而迪士尼入主後的第2集及第3集,分別為6.23億美元及12.14億美元票房,既證明了這類輕浮、有趣又多笑料的人物,觀眾極為受落,同時又證明人物塑造愈誇張,愈單向,愈能夠吸引觀眾。反觀,第一部《雷神奇俠》和《新變形俠醫》,兩個主角人物都不如鐵甲奇俠受歡迎,雖然首兩集《雷神》的票房數字為4.49億美元及6.44億美元,只輸《鐵甲奇俠》頭兩集些少,但連同「周邊商品」收益計算,鐵甲奇俠始終屈機完勝;及至後來DC推出以「暗黑」風格主打的超英系列電影,票房口碑皆不濟,更證明迪士尼化風格在市場上得到普遍認同,促使迪士尼化的風格在MCU第二及第三階段中再度擴張。

《鐵甲奇俠》劇照

脫離原著故事意義 

由2013年開始的MCU第二階段計劃,包括了《鐵甲奇俠3》、《美國隊長2》、《雷神奇俠2:黑暗世界》、《銀河守護隊》、《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及《蟻俠》等,除了續集電影《鐵甲2》、《美國隊長2》及《復仇者2》繼續承襲原有風格外,就連新人物獨立電影《銀河》及《蟻俠》都跟隨了「迪士尼化」的風格,尤其是前者的玩味更是在MCU中前無古人,在第二階段完結後,迪士尼可以說是逐漸完成「風格統一」的任務,相對來說,亦逐漸脫離原著人物故事的意義和啟發性,而這點亦是DC在電影發展上比Marvel優勝的地方。

《雷神3》上映前在美國口碑極佳,但近日又有影迷認為風格大改,偏離原著故事宗旨。(《雷神3》劇照)

《雷神3》大變革終出事

就以近日成為熱話的《雷神3》來說,雖然電影一方面被美國影評人熱烈吹奏,但亦有不少美漫擁躉相當鄙視,主因是電影將雷神和洛基等原本別具威嚴的人物小丑化。在迪士尼.漫威製作這部《雷神3》前,主創團隊著力針對雷神太悶的缺點,所以找來喜劇導演Taika Waititi幫手,希望一改電影風格。雖然此片票房口碑雙收,但對於不少《雷神》系列粉絲而言就有點精神分裂;無論是多名主角的人物性格抑或造型,都愈來愈接近《鐵甲奇俠》系列,尤其是原本在第2集為親情而糾結的反派洛基,忽然在第3集變成冷面笑匠,無疑是為《雷神》系列的神話風格及嚴肅形象洗底,打造了又一部脫離本意的超級英雄片。

所以你話,若果《變種特攻》系列回歸迪士尼漫威,你可能便會見到萬磁王同X教授講「Hey What's up man!」,令本來嚴肅的超英人物頓時變成鐵甲奇俠2.0、3.0或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