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貝人生】窮人認屍冇錢冇情講 《一念無明》式公屋困獸鬥再現

撰文:林穎嵐
出版:更新:

入選今年香港亞洲電影節的馬來西亞電影《分貝人生》,最吸晴的明顯是張艾嘉飾演抑鬱病母,長年留在家中靠車衫賺零錢,與她同住的兩名子女,一個是人細鬼大的可愛妹妹,另一個則是負責養起全家的失業兄長,而電影故事就由一間長期冇水冇電的廉租屋講起。

《分貝人生》講述年僅廿多歲的男生為認領妹妹的屍體而奔波。(《分貝人生》劇照)

金馬獎提名作品

此片由馬來西亞新晉導演陳勝吉執導,憑此片獲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及「最佳攝影」提名,而在此之前,陳導演亦憑此片的提案獲得金馬影展的產業活動「金馬創投」的百萬首獎,獲評審一致讚賞故事夠貼地。

妹妹死於交通意外

《分》片故事講述一家三口居於一所廉租屋,母親患抑鬱需長期食藥,幾乎是零收入,妹妹則是年僅幾歲的小女孩,長期與阿哥做街童,流離浪蕩,阿哥約20歲,剛失業,但要一個人照顧家中兩個女人,為了養家無奈要跟朋友一同做犯法事。直到某天,妹妹坐在哥哥的摩托車後座遇到交通意外,哥哥皮外傷,妹妹卻慘死街頭,當哥哥醒來後想去認領妹妹的屍體時,卻因沒有出生證明書而被醫院處處阻撓,於是他便為了一張出世紙而遇到不同人。

《一念無明》深意在於關注低下階層及精神病患者。(《一念無明》劇照)

廉租屋成困獸鬥

故事格局聽來就是一個馬拉版《一念無明》的故事,一個廿多歲的男生背負著養活病母的責任,一家人同住一間公屋/廉租屋,但不同是男生本身沒有病。《分貝》的故事焦點從來不是主角一家,包括張艾嘉飾演的抑鬱症患者,它關注的反而是馬來西亞社會的低下階層,包括他們的生活環境,以至被壓迫而成的病態人生,反觀《一念》主角只是其中一種被社會迫成有病的窮人。

分貝=貧

片名中的「分貝」,其實就是貧字拆開的兩個字,馬來西亞社會是一個貧富懸殊非常嚴重的國家,窮人住廉租屋,在片中可見,主角一家的鄰居時常要拿著鐵桶排隊取水,而且家中經常烏燈黑火,是源於時常斷電,單是對一間廉租屋的描繪便道出當地普遍人的生活環境。

由張艾嘉飾演的母親,一天到晚都留在烏燈黑火的住所中。(《分貝人生》劇照)
妹妹雖然好可愛,但只有數十分鐘的戲份,

不信任警察 寧願靠自己 

小時候聽過一句話是:「有事就要搵差人叔叔。」但經歷過雨傘運動後,香港還有多少人相信警察?就連去應徵都覺得不是光彩事吧?片中的哥哥只是想認領妹妹的屍體,但因為妹妹是收養的,出世紙早就不見,令他無奈要透過非法途徑解決問題,所以在描繪民眾對執法者的不信任,《分貝》可說是完美兼足本呈現,不過有點離奇是,阿哥最後去找議員幫忙解決事件,而且對方又真是願意幫手。換轉香港,我們遇到生活上解決不到的問題,搵當局未必有用,而搵議員?唔好玩啦……唯一方法可能是找傳媒搞大佢,搵記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