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年.博評】七十後——被犧牲和遺忘的一代

撰文:黃偉豪
出版:更新:

這是一篇為「七十後」的一代人而寫的文章。「七十後」在回歸後的經歷,正好是香港在過去二十年的縮影和寫照。

「七十後」見證了香港回歸後的變化,因為在九七時,他們才約二十歲,正初出茅廬,又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理想和熱情。他們不像老一輩般,不是早已上位,地位不可動搖,便是已儲足資本,移民遠走他方。除非有家底,作為赤手空拳的無名小子的「七十後」,注定要「硬食」九七回歸,用自己的實力和幸運,驗証香港在回歸中國之後的興衰,成為一國兩制的白老鼠。

筆者也算是屬於這一代,並剛剛參與了一個大學畢業同學的聚會。在席上,大家言談甚歡,但也難掩對香港過去二十年的轉變的嘆息和唏噓。同學間甚少人飛黃騰達,不少發展較平穩和不俗的同學,也來自政府和教育界,反映「每當變幻時」式的,改寫上一代香港人命運的上流神話,早在「七十後」這代人身上已灰飛煙滅,不再存在。

「七十後」這代人的特別和可悲之處,是命中注定糾纏處於時代的交接,與衝突的夾縫之間,包括世代之爭的矛盾,和新制度與舊制度之間的紛爭。由始至終,處於夾縫之中,是一種咀咒和不幸。不似「嬰兒潮」的五,六十後,「七十後」沒有真正經歷過得天獨厚,經濟急速增長,社會不斷進步的年代。他們也和八,九十後不同,不是一早已感受到九七後的巨大變化,舊有制度的沒落和崩潰,領悟到「認真便輸了」的真締,敢於跳出現有制度的框框,孤注一擲,另闖新天地。

七十後不像上一代般早已上位,亦不如新一代般敢於跳出現有制度的框框。(視覺中國)

「七十後」的死穴和貢獻是,對舊有制度的熟悉和堅持。他們在成長期見證了昔日香港的成功和輝煌成就,希望能在長大後,協力捍衛為香港創造奇蹟的原則和價值。但這正正使他們裏外不是人,成為上下兩代人的磨心。前者視他們不識時務,不願為迎合新時代的降臨而同謀合污,後者因早已對現有制度死心,又視他們只懂抱殘守缺,留戀殖民地年代。但無論如何,在未有新的完善制度成立前,「七十後」也是守護香港的中流底柱,無名英雄。在回歸的過程和軌跡上,站在不顯眼,既尷尬而又重要的位置之上。

在事業和個人發展上,出名「聽話」,被「獅子山下精神」洗腦長大的「七十後」,一向相信循序漸進,循規蹈矩,行事低調,默默耕耘,任勞任怨,有努力便自然有回報等的金科玉後律。因此,在適應新時代下完全顛覆他們既有信念的新遊戲規則上,也曾跌跌碰碰,付上沉重代價,遇上不少挫折,後知後覺,只歎生不逢時,時不與我。

預計「七十後」的將來依然暗淡,因為他們的上一代,一直指點江山的五,六十後,一向越戰越勇,永不言退,而當被迫「交棒」的時候,也會繞過「七十後」把權力直接交給較年青,而在經驗和實力上,對他們較少威脅的八,九十後。

這篇文章目標,並非要特別歌頌「七十後」,而是只想他們和其他世代一樣,可以在回歸的歷史上留名,不致被遺忘。同時,也希望預早為香港帶來一個警告,當新的改革未成,而熟悉現有制度操作,負責堅守核心價值的「七十後」又退下來時,香港便會出現更大的危機,人才與制度同時真空,頓時進退失據。而在我的同學當中,已有人提早退休,不少人亦早已身心俱疲。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