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轉轉 「香港」還是「不香港」?

撰文:鍾劍華
出版:更新:

自己還是「細蚊仔」時,凡有人問:「你係邊度人」?不用大人物教,標準答案只得兩個:我係「中國人」或「廣東人」。
70年代初開始的社會運動,不斷提醒大家這個社會你我都有份…只知道當再有人問你「邊度嚟」,自然的就會答「我係香港人」。
今天…大人物卻說:你們對中國認識不夠…希望生活在香港這個社會的人都心甘命抵,承認自己「首先是個中國人」。

這個社會不再只是一個「找生活的地方」,而變成是一個帶有獨特文化社會及政治身分的「概念上的香港」。(曾梓洋攝)
商台播音員林彬(網絡圖片)

自己還是「細蚊仔」時,凡有人問:「你係邊度人」?不用大人物教,標準答案只得兩個:我係「中國人」或「廣東人」。那時,香港受殖民政權管治,但社會文化和人群組成仍然根源於大中華。因此上述答案理直氣壯、順理成章,無人會標籤你是「大中華膠」或者「左膠」。

獨特社群身分的萌芽,是70年代之後的事。文化大革命時,香港沒有受到嚴重的衝擊,但「細蚊仔」仍聽得懂看得出情況有些特別。那時每天最大的樂趣是伏在枱邊聽收音機。林彬在電台罵左仔,唔明!只知道好端端的一把聲音突然再不能聽得到。人生第一次感性地理解死亡,難過!

暴動死了些人,放了不少炸彈,打了好幾頓交。「白皮豬」領導的警隊最終平息了暴動,人人叫好,可以回復正常生活,可以返學跟同學仔玩。但遺憾仍然再聽不到林彬。在殖民地生活,不會都變成「白皮豬」,也無人突出「本土」,但大家都意識到這裏是一個獨特的空間,這是「香港」。

政府報告指,六七暴動是由內地文化大革命影響,而由左派發動的。(Getty Image)

覺得好笑之處,是歷史彷彿又在兜圈了。今天,當出外旅遊也生怕被人誤作「強國人」,而要突出自己是來自香港的時候,如何才可以把香港變回一個只是「找生活的地方」,從而矮化或消滅掉這個「概念上的香港」呢?

唉,又想起十年浩劫了。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