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遊行.來稿】同志就是不正常的人?為無處不在的歧視發聲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霍一哲

某日從中大離開,一進入大學站就被今年香港同志遊行的廣告吸引:「轉風執位,歧視歸西」——想必策劃者不僅是一位同運人士,還是位麻雀高手——心裏暗想,便順手將拍下的廣告牌分享,儘管朋友圈裏不乏對同志不理解的人或是宗教人士。

我並不是麻雀愛好者,但對兒時看人玩麻雀仍有印象。所謂「轉風執位」便是指,麻雀比賽中,一檯四人通過擲骰、取風牌確定執位順序:「東風」牌為起莊,坐於東邊,「南風」為其下家,「北風」為其上家,「西風」則為對家,新一回合由此開始。此次主辦方也取其意,一來標誌香港同志遊行的華人身份特征,同時也寓意希望新一屆政府可以落實法例和政策,真正讓「歧視歸西」。

參與遊行不僅是對LGBT群體的支援、對性壓抑的反對,更是為每一個遭受歧視的個體與靈魂發聲。(資料圖片)

而我更關注的便是這個「歧視歸西」,仔細想來,從小到大歧視似乎無處不在。小時候,肥胖的同學會被取笑為「死肥仔」,學習不好、貪玩的同學可能被遠離,有先天不足的同學更可能被側目甚至被議論。長大後,縱然「死肥仔」減了肥,後天彌補了先天的不足,我們可能又會遇見新的歧視。妳是女性,可能遇到同工不同酬,可能在不幸遭遇侵害時仍被唾棄;你是男性,若沒有表現出「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就該養家」等「該有的樣子」,一樣會受到質疑,甚至連髮際線後退都有可能成為笑料。電影《一念無明》中,余文樂扮演的阿東因曾患有躁鬱症,最後被鄰居排擠搬走,便是大眾對疾病和身心障礙者的歧視。而如果你是身處電影行業的亞洲人,想要在荷里活大紅大紫,恐怕也並不容易。發表了不同的看法、擁有不同宗教信仰、來自不同地域……都有可能成為小眾,成為別人眼裏「不正常的人」。可見,歧視本身可能並無固定標準,當個體或部分群體不符合主流意願時,即便自身的特征和行為毫無危害,也有可能被消極對待,而LGBT群體不過是其中之一。

歧視與偏見密不可分,偏見是對某一特定群體消極的認知與態度,而歧視則是由此產生的消極的否定行為。一個群體對另一個群體的歧視可能產生於諸多原因,例如社會地位、身份認同、宗教習俗、刻板印象、認知偏差等;亦或如傅柯將所謂「不正常的人」置於法律概念之中指出,由於法律對此類人和問題沒有充分預見,而出現無法容納的現象。但不論何種原因,其中都包含著一種共同的可能性那就是:並不是遭受歧視與不公的群體本身可憎。歷史上,對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性取向的歧視等都引發過暴力流血事件;而當下,歧視也正以越來越隱蔽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因此,參與遊行不僅是對LGBT群體的支援、對性壓抑的反對,更是為每一個遭受歧視的個體與靈魂發聲,促使歧視在各個領域統統「歸西」!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