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食評界見聞錄:齋影唔試食 揸杯都未識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Eddy Wong

香港人和飲飲食食實在是掛上了不能脫離的勾子,致令社交媒體上資訊需求極大,分享泛濫,人人也可成為食家。筆者就是如斯形態下建立出自己的分享平台,窺探食評界、飲食界,以至朋友間關於飲食的各種趣事。

試食活動最有趣的不在食物,而是人

作為Foodie,最大的好處莫過於受到不少餐廳、公關公司邀請試食。曾經到訪一個商場宣傳其美食新蒲點,試食區其中一邊桌子的食物是供試食的,另一邊是供拍照的。奇怪的是,供拍照的那邊永遠人頭湧湧,試食的桌子卻比較人少,於我而言這是本末倒置。筆者在外吃飯時永遠要求自己在食物上枱時準確快拍,以防食物放涼了味道失真。公關們店家們也著力叫大家影多啲、影靚啲,卻欠缺對食材、醃製、烹調技巧等作出講解,因而,很多blogger寫的post都千篇一律:碟嘢好邪惡。

看到有Foodie拿著一部十吋長的大炮去拍攝一塊彩色窩夫,強弱對比懸殊,令人忍俊不禁。筆者依賴智能手機行走江湖,面無懼色,皆因拍攝食物照片大多是近鏡取景,清晰度不輸相機,有時候取角甚至會更為輕便,即時用app校色、剪裁及光度等更是快人一步理想達到。

增加飲食知識的重要性

閒時和朋友晚餐,同枱有些不諳品酒,面不紅氣不喘使勁地搖晃杯中的Moscato D’sti。可惜,不是每款白酒要靠搖杯來出味的,帶有氣泡的白酒,搖杯只能破壞她的美妙結構,以及令她加速接觸空氣變熱,「搖散」支酒。

朋友間的晚餐可以說說笑,「串下就算」。但電視節目、網絡平台分享的就是要嚴格專業示範了,始終有不少觀眾奉若神明,看到就會跟著做。比如說見過電視台主持在飲食節目中喝白酒時把手掌放在酒杯身托著、政府高官出席開幕儀式敬酒時也把手掌包著酒杯(此舉會令手掌溫度快速傳至酒液,間接令酒液的酸度提高,失去原有風貌;正確方法是姆指及食指拿著杯柄,其他手指拓著杯底);也見過烹飪比賽主持寫意地搖晃香檳,參加者毫不客氣地跟著搖,一起談笑風生,但同時把酒的結構也搖散了。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