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來稿】從兩位竊竊私語的男同志說起:我們說到底都是人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ACE

某天在商場吃飯,對面坐著兩位男士,從他們的對話來看,應該是兩位男同志,一邊說話,一邊怕談話內容被別人聽到,那「別人」包括同桌的我,隔了一條通道的鄰桌的食客,連背後路過的路人也沒被遺漏。既要找地方聊天,卻前怕狼後怕虎。

問題是:為什麼怕別人聽見?如換成異性戀者,他們的對話沒什麼特別。

我們都知道答案——社會把每一個生來不同的人塑造成一模一樣,標奇立異會遭到攻擊。當異性戀被視為「出廠設定」, 性的對象不是異性會被歧視,不想要性也會被歧視。

無性戀者(Asexual),LGBTQIA中的A,是指沒有性傾向的人。他們不會從任何人身上感受到性吸引,也就是不會對人產生性慾。近年無性戀開始被科學家認為是繼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之後的第四種性傾向。無性戀不是性無能、獨身主義或禁慾者,部份無性戀者沒有發展愛情的需要,但除了愛情,他們並不缺乏親情和友情。部份無性戀者會談戀愛,但並不想與愛人發生性行為。最近一篇無性戀者的訪問被刊登,網上世界能暢所欲言,留言區除了誤解,還遍佈冷嘲熱諷和人生攻擊。例如說無性戀者可悲可憐、冷漠自私、心理不健全、精神病患者需要看醫生。

這種留言來自人從小被灌输的一套概念,當遇到不一樣的事物,有些人甚至還沒見過對方,就預設一個立場,做出一種判断。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和批判事物,就無法看清事物的真相。惟有放下心中根深柢固的概念,設身處地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全貌。瞥除性向的分別,我們說到底都是人,不論外表、貧富、職業、應互相尊重。

其實性小眾的數目比想像中還要多,她/他們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父母、孩子、甚至是伴侶。只是我們看不到他/她們,因為大部份人都隱藏自己的不同,在社會中扮演大眾能接受的角色。希望社會終有一天能進步到當面對「多認識異性,我給你介紹對象。」「差不多該結婚了。」「為什麼不想有孩子?」的問題時,我能鼓起勇氣,光明正大地回答:「我是無性戀者。」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