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地下街與天橋底 香港可以有自己的心齋橋

撰文:李兆波
出版:更新:
這些地下城、天橋底的商場簡約,主要是服務社區,不是服務旅客……如果在新建的地下街或天橋底商場容許小店經營,便可以服務社區,令大家多一些選擇,也令有一門手藝的人有機會自力更生,同時也不會製造小販問題。
李兆波
有去過大阪的朋友,一定對心齋橋不陌生。(Terence Ong / Wikimedia Commons)

每當我經過台北車站的地下街及大阪的船場時,都會想為什麼香港在這方面遠遠落後於人。

日本善用地底橋底 香港望塵莫及

日本地鐵路線眾多,地下街的發展可以說是出神入化。地下街內有很多的商店及餐廳,洗手間也齊備,基本上不用拿雨傘也可以進行商業活動。香港不是沒有,現時尖東站有一些,但沒有規模可言。

有去過大阪的朋友,一定對心齋橋不陌生。心齋橋末端是船場,位置是地下鐵本町站,那裏盡用天橋底作店舖,都是一些名不經傳的小店,賣的是平價、特價衣服,日常用品,修補鞋靴等。在香港,天橋底屬於路政署管轄,政府部門多各自為政,絕少會想到其範圍外的增值用途。浪費了不少天橋底,總會看到流浪漢及露宿者。

無論是地下街或是天橋底,業權最好仍然由政府持有,否則又會製造另一個領展、市建局或港鐵,不為社區需要發展,而是為了賺錢,為了旅客,造成不少社會矛盾及分化,處處也差不多,對多元化毫無幫助。

在香港,天橋底屬於路政署管轄,政府部門多各自為政,絕少會想到其範圍外的增值用途。(資料圖片)

政府商業管理 為小店製造生存空間

政府可以成立一個管理局,像現時機管局或從前九鐵一樣,以商業形式運作,但大前題是讓小店可以生存。這些地下城、天橋底的商場簡約,主要是服務社區,不是服務旅客。不明白的,可以到大阪的船場,或深圳地鐵會展中心站、購物公園站的地下街走走。前者主要是零售店,後者主要是食肆,兩者的價錢都大眾化,附近上班族可以用普通價錢吃到午餐。

社會有討論在農曆新年時發展墟市,如在深水埗桂林街及旺角麥花臣球場。這兩個都不是理想地點,因為貼近民居,如果在新建的地下街或天橋底商場容許小店經營,便可以服務社區,令大家多一些選擇,也令有一門手藝的人有機會自力更生,同時也不會製造小販問題。

地下街或天橋底商場裝修要求簡單,否則叫小店老闆滿足如港鐵車站的裝修要求,等於拒他們於門外。而連鎖店基本上不可以在那裏經營,如何定義是法律及營運上的問題。香港的連鎖店已夠多,不用開在這些社區商場。大家期望在這些社區商場找到小黃雞蛋仔、陳伯修補衣服、阿婆砵仔糕、妹仔果汁、亞美窗簾等民生商店,重現香港本地活力。這是香港的東西,不是連鎖店所代表的全球化。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